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

ID:12477229

大小:66.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jjuclb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_第1页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_第2页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_第3页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_第4页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 ——以中国报纸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此,国家专门设立了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伤亡而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其间,全国各媒体进行了大量及时、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不仅意义十分重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国的报纸为例,对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报道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文章选取了全国哀悼日期间党报机关报、专业性报纸和都市类报纸等三大类报纸中的8种报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研究、定性分析研究和对比归纳分析研究等方法,通过列举大量的案例,分别对每类报纸的哀悼日报道在新闻编辑业务层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同一大类中的不同报纸和不同大类的报纸进行了比较,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 每类报纸在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供进一步思考。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媒体对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报道从总体上看是较为理想的,明显有别于以往突发性事件的信息遮蔽,并可为今后的类似报道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继续在日常的新闻采编业务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注重吸收西方媒体的有益经验,以推动和促进今后新闻报道的开展。关键词: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中国报纸AbstractTheGreatSichuanWenchuanEarthquakeoccurredonMay12,2008inChinacausedenormouslossoflifeandproperty,whichwasrareinhistoryandshockedtheworld.Tothisend,thecountryespeciallysetupthree-dayNationalMourningDays,andfirstlyheldnationalmourningactivitiesfortheheavycasualtiescausedbyseriousnaturaldisasters.Duringthisperiod,mediaofChinareportedalargenumberofnewstimely,completelyanddeeply.Thesenewsreportsofgreatsignificancealso haveimportantresearchvaluesBasedonChinesenewspapers,thisthesisanalyzesandstudiesthereportsofWenchuanEarthquakeNationalMourningDayscomprehensivelyandsystematicallyThepaperselectseightdifferentkindsofnewspapersbelongedtothePartyorofficialorgans,tradepapersandcitynewspapersasmainresearchsubjects,usesmethodssuchasquantitativeanalysis,qualitativeanalysisandcomparativesummarystudy,specificallyandrespectivelyanalyzescharacteristicsandrulesofMourningDays’reportsineverykindofnewspapershowninnewseditingprofessionlevelbyenumeratinglotsofcases,andcomparesvariousnewspapersofthesamekindanddifferentkinds.ThearticlealsopointsoutsomeproblemsandshortagesexistedinreportsofeverynewspaperforfurtherreflectionAftertheresearch,thethesisindicatesthatChinesemedia’sreportsofWenchuanEarthquakeNationalMourningDaysweregenerallydesirable,and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theinformationshelterofemergencies before.Thesereportsalsocanbeusedforreferenceoffuturesimilarreports.Meanwhile,journalistsshouldcontinuelearningandaccumulatingconstantlyindailyprofessionalworkofnewscoverageandediting,attachimportancetotheabsorptionofusefulexperiencefromWesternmedia,soastopromoteandstimulatenewsreportsinthefutureKeywords:WenchuanEarthquake;NationalMourningDays;reports;Chinesenewspapers目录第1章绪论…………………………………………………………………11.1选题意义…………………………………………………………………11.1.1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意义重大……………………………11.1.2全国哀悼日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1.2研究对象…………………………………………………………………41.3研究方法…………………………………………………………………51.4文献综述…………………………………………………………………5第2章党报机关报哀悼日报道研究…………………………………72.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精心策划专题报道………………………………7 2.2发挥党报评论优势,构建立体观点平台………………………………102.3大报风格严肃庄重,版面设计尝试突破………………………………142.4思考与借鉴………………………………………………………………182.4.1多数报纸版面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182.4.2个别地方党报在内容整合方面欠妥………………………………19第3章专业性报纸哀悼日报道研究…………………………………223.1哀悼报道独具特色,现场特写感同身受………………………………223.2救灾报道紧扣专业,科普知识丰富实用………………………………253.3摄影专版全景记录,新闻图片气势恢弘………………………………293.4思考与借鉴………………………………………………………………31第4章都市类报纸哀悼日报道研究…………………………………334.1内容丰富贴近民生,独家报道吸引读者………………………………334.2注重人文关怀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374.3创新版面编排形式,震撼视觉打动人心………………………………414.4思考与借鉴………………………………………………………………454.4.1不少报纸头版很像杂志封面或广告………………………………454.4.2容易对读者造成严重精神心理伤害………………………………46结语………………………………………………………………………48参考文献………………………………………………………………………49后记………………………………………………………………………53图表索引图1:《人民日报》2008年5月19日第9版专题、20日第16版专版…… 8图2:2008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第2?3版“08抗震?定格”专版………………………………………9图3:2008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15图4:2008年5月19日《四川日报》头版……………………………………16图5:2008年5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和第4版……………………17图6:2008年5月20日多家党报机关报的头版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19图7:2008年5月19日内容整合不妥的部分地方党报的头版……………21图8:2008年5月20日《科技日报》头版和第2版………………………23图9:2008年5月20日《科技日报》第6版和第7版……………………24图10:全国哀悼日《科技日报》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的部分科普知识专版……………………………29图11:全国哀悼日《科技日报》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的部分摄影专版…………………………………31图12:2008年5月19日、2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 32图13:2008年5月20日《新京报》A07、A12和A13版…………………35图14:《华西都市报》2008年5月19日第20版和5月20日第9、10版…………………………………………………38图15:2008年5月21日《新京报》“逝者”版组中的部分版面……………41图16:2008年5月19日?21日《新京报》头版……………………………42图17:2008年5月19日?21日《华西都市报》头版………………………43图18:2008年5月19日?21日《北京晚报》头版…………………………44图19:2008年5月19日?21日《北京晚报》第32版……………………45图20:全国哀悼日期间头版设计与报纸版面形态不符的部分都市类报纸头版…………………………………………………46图21:全国哀悼日期间版面编排过于凝重压抑的部分都市类报纸头版……47表1:全国哀悼日期间《新华每日电讯》“08抗震”专版各版主题一览…………………………………………10表2:2008年5月19日?2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一览表……………11表3:2008年5月21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第1?3版报道一览表………27表4:2008年5月19日?21日《新京报》“全国哀悼日”专版各版主题一览…………………………34 表5:2008年5月19日?21日《华西都市报》哀悼日专版各版主题一览………………………………36表6:2008年5月21日《新京报》“逝者”版组各版主题一览……………39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第1章绪论1.1选题意义1.1.1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意义重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受灾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破坏性昀强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到里氏8.0级,昀大烈度达到11度,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多元,而各种间接的损失之大更是不可估量。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特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此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 1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这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举措。第一,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具有开创历史先河的里程碑式重要意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伤亡而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在“5?12”汶川大地震这样一次我国史无前例的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少民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呼声,希望能够通过确立全国哀悼日的方式表达和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而世界上不少国家此前在遇到类似情况2时都采取过相应的做法,并早已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惯例”。此次震灾发生后,秘鲁政府也颁布了昀高政令,宣布2008年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被这场灾难夺去生命的中国同胞。因此,国家将“全国哀悼日”以国务院1新华社,《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人民日报》,2008年5月19日1版2 查俊,《全国哀悼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社会观察》,2008年第6期1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公告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既顺应了民意,又符合国际惯例。第二,全国哀悼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人文关怀和对普通个体生命的尊重。这样做以国家昀高的礼仪铭记苦难、告慰逝者、凝聚民心、慰藉生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和实践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的生命置于昀高价值地位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普通公民的尊重和哀思。这种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以往只有我国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才可以享有的“下半旗志哀”、“全国人民默哀”等高规格哀悼仪式在此次全国哀悼日中均得到了体现,这不仅贯彻落实了《国旗法》中“发生重大伤亡事件,国务院有权决定为死难者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的有关规定,更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不屈力量。1第三,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显示出“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日臻成熟”。 它为我们今后处理与应对类似事件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化安慰方式,有利于国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更为及时而积极地应对灾难、表明态度,安抚人心、激发力量。这本身也是抗震救灾斗争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此举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中国民众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1.1.2全国哀悼日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级各类媒体紧急行动起来,勇敢面对、客观正视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尽全力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并迅速展开了与抗震救灾斗争同步进行的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特别是在震灾发生后一周的全国哀悼日期间,各媒体紧紧抓住报道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及时、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集中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沉痛悼念和无尽哀思,同时继续反映和报道抗震救灾斗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抗震救灾斗争、为搞好灾后重建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全国哀悼日的 新闻报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此次报道是一次及时到位的灾难性事件报道,具有典型代表性。虽然此前在突发事件报道、尤其是灾难性事件报道方面有过一些经验,但面对这1佚名,《设立全国哀悼日??抗震救灾中昀英明的决策之一》,《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5月第20期2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场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我国新闻媒体并没有现成的先例可循。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各媒体力求准确反映有关灾害的真实信息,迅速追踪报道灾害的发展变化,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鼓舞灾区群众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提供权威实用的科技知识,努力安抚公众的各种不利于抗震救灾的消极情绪……如此专业的报道思路在以往的灾难性报道中并不多见。而全国哀悼日的报道不仅可以使之前公众已经积累了一个星期的悲恸和哀伤得以释放,更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逝者安息、生者奋进”的舆论基调。其次,此次报道显示了中国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新闻 宣传智慧。全国哀悼日期间,各媒体相关的新闻报道“始终高度关注危机之中人的生命和显现的高尚人格,始终呼唤善良、同情、理性、奉献等人类文明的1基本元素,鲜明表现出中国新闻媒体面对灾难所秉持的精神本质和价值取向”。而且,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我们首次“牢牢掌控了公众舆论的话语权、2主导权和主动权”,充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新闻宣传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又有了新的提升,新闻宣传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好评。再次,对此次报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此举不仅有助于我们今后在开展同类新闻报道时改进新闻理念和报道观念,亦可对媒体今后在类似报道中充分扬长避短、择优汰劣、不断创新完善编辑业务规律和经验方法提供举一反三的借鉴作用。这也是本文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目的。一一细数我国各类媒体所进行的全国哀悼日报道,作为传统媒介形式的报纸媒体的表现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在三天的时间里,各报不约而同地纷纷褪去了平日的光鲜亮丽而统一换上“素装”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破创新报道方法和手段,涌现出了一大批感染力强、催人奋进的优秀新闻报道和许多气氛庄重肃穆、给人以极强视觉和心灵震撼而又值得称道的优秀报纸版面,在报道的选题策划、总体设计、版面编排、视觉效果处理等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为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同和高度赞誉,其中很多报道和版面甚至给人留下了过目难忘的深刻印象。1高钢,《四川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精神解读》,《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6期2尹韵公,《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必将载入国史!》,《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6期?3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正是鉴于报纸媒体的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典型代表性且取得了如此成功的传播效果,本文在研究全国哀悼日报道时也选择以中国报纸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 象和重点,以求能从中窥斑见豹。1.2研究对象由于报纸种类较多,本文按照我国现有报纸的惯常分类标准,分别选取了党报机关报、专业性报纸和都市类报纸等3大类报纸中的8种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并辅之以少量对每类报纸中部分其他报纸的分析和研究。对3类报纸的研究将分别作为后文中3个独立的章节,也是本文的主体和核心内容。其中,党报机关报选取了《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四川日报》3种,专业性报纸选取了《科技日报》和《中国国土资源报》2种,都市类报纸选取了《北京晚报》《新京报》和《华西都市报》3种。亦即,本文的重点研究样本选定为全国哀悼日三天的这24期具体的报样。同时,这样的选择也充分考虑到了每一种报纸的不同属性特征。例如,《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均是全国综合性大报,《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四川地震灾区当地昀为重要、昀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两份报纸,《科技日报》和《中国国土资源报》是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关系十分紧密的专业性报纸, 《北京晚报》和《新京报》是北京地区两份具有深厚读者基础的都市类报纸。这样的选择可以兼顾到不同报纸在所属类别、定位特点、办报风格、出版地域、出报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具有广泛的典型代表性。此外,这里还需要对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中国报纸的全国哀悼日报道”进行更为准确的说明。本文所说的“全国哀悼日报道”主要是从时间意义上进行界定的,即“全国哀悼日期间的报道”。它指的是全国哀悼日三天(2008年5月19日?21日)时间内报纸上刊发的所有非副刊性稿件(包括新闻报道、新闻图片、新闻评论、资料信息等)。这其中不仅包括与哀悼活动本身有关的内容,也包括抗震救灾报道、科普知识等其他相关内容。而超出这三天时间范围、内容亦与全国哀悼日有关的报道虽然从主题上看也可算作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其数量太多,而且刊发时间跨度长、过于分散(很多报纸上甚至时至今日4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还会零星刊发相关主题的报道),难以把握,因此就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了。1.3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分别对选定的不同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定 性分析研究和对比归纳分析研究等。研究不仅将对属于同一类别的不同报纸进行对比和归纳,也会在不同类别的报纸间展开分析和比较。而在对每类报纸的报道进行研究时,本文也会结合具体的报道和版面案例实际,针对新闻编辑业务所涉及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不同规律和特点。在每一章的昀后,文章都分别专列了“思考与借鉴”一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每类报纸在报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报道内容的研究。同一类别的不同报纸和不同类别的报纸之间所进行的同题报道肯定会存在着报道内容的差异,在报道主题、报道组织策划形式、稿件来源、稿件类型等各个指标上均有显著不同。这主要是媒体基于自身的角1色认知和功能定位从而对事实进行“框选和强调”的结果,也在无形中使得不同报纸读者的需求变得各有不同、众口难调。二是报道形态的研究。相同主题的新闻报道落实到不同的报纸上会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经过不同新闻编辑手法加工的稿件和版面,在图文结构、图片编排、色彩处理、版面布局、标题设置等方面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三是报道风格的研究。新闻文本的风格主要由新闻符号语言的表现形态来 体现,是“新闻文本的外观形态特点与内涵情志品质完美统一所表现出来的个2性化特征,是新闻文本特有的风貌和格调”。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涉及到了不同体裁的各类稿件和作品,对它们的风格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也是必要的。1.4文献综述有关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国内外学界和业界均不乏相关研究和理论成果,毋庸赘述。具体到此次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报道,1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4期2谢晖,《新闻文本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9页?5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2008年7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之际,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特就全国哀悼日期间我国百余家报纸头版的视觉传播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并公布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收集了全国哀悼日三天国内近400家报纸的头版,并分别以 45家党报机关报和84家晚报都市报作为样本,进行了两个系列的分析。我国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对全国哀悼日期间的新闻报道进行了部分相关的研究,其撰写的学术文章主要发表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出版的各期我国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上。昀主要的有以下3篇: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陈卓博士在2008年第6期《新闻与写作》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报道策划与版面设计的巧妙整合??北京晚报汶川地震“哀悼日”报道评析》的文章,对北京晚报全国哀悼日三天的新闻报道和报纸版面特点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2、南方都市报时事新闻中心要闻部主任助理韦中华在2008年6月下的《青年记者》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晚报都市报哀悼日封面比较》的文章,择取了5月19日全国哀悼日首日全国20多家晚报都市报的封面(即头版)进行了评析;3、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宋鑫陶同学在2008年第4期《新闻窗》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哀悼日首日晚报都市类报纸封面版解析》的文章,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此外,《中国记者》《新闻战线》《国际新闻界》等我国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也集中刊载了一批有关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研究的文章。纵观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大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对全国哀悼日报 纸报道的某一具体方面(如头版的视觉传播、晚报都市报的封面等)进行研究,二是对全国哀悼日某一家或某一类报纸的报道进行研究(如上述的三篇文章),三是对整个抗震救灾斗争报道进行笼统的分析研究。然而,除此之外却十分鲜见对全国哀悼日期间我国各类报纸报道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体研究的文章。本文的突破和创新就在于以中国报纸为例对全国哀悼日报道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而非仅仅将着眼点拘囿于某一类报纸或编辑业务的某一个方面。通过对党报机关报、专业性报纸和都市类报纸等三大类报纸中有代表性的报纸样本的全国哀悼日报道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试图能在新闻编辑业务层面总结出部分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报道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6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第2章党报机关报哀悼日报道研究在《新闻学大辞典》中,机关报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出版的报刊”,代表该机关团体发言并宣传其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以影响社会舆论和1树立良好形象,其中“政党的机关报”简称为党报。在我国,各级党报机关报 是我国报业的主体和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媒体,也是我国主流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始终旗帜鲜明地担当着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长期以来在重大新闻报道中职责重大。在此次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的报道中,党报机关报以自身实际行动继续起到表率作用,在统一思想、鼓舞斗志、指导抗震救灾斗争等方面发挥了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而党报机关报全国哀悼日报道所表现出的显著特点,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传统固有风格特征基础上的创新与探索。本章将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四川日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2.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精心策划专题报道每逢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各报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报道有关消息,并进行相关的新闻报道专题策划。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信息进行必要的创造性整合与配置,努力使传播效果达到昀佳状态。全国哀悼日期间,党报机关报纷纷精心策划了各具特色的特刊或专题报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许多权威实用的相关信息也由此得到了及时准确而全面的发布。 《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便迅速推出了每天数版的《抗震救灾特刊》,全面报道抗震救灾的昀新进程,并将和抗震救灾有关的消息作为压倒一切优先报道的重点。在全国哀悼日期间,这种报道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按照每天各出16个版的总量计,5月19日该报共投入了10个版进行有关报道,20日投入了全部版面,21日也达到了14个版,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1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6?67页7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规模和力度如此之大在该报创刊至今都尚属罕见。而全国哀悼日三天时间内《新华每日电讯》的全部24个版和《四川日报》的全部40个版亦均完全投入了抗震救灾的相关报道,图文并茂。与其说是报纸组织策划的专版数量多,不如说是这两份报纸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震救灾日报”。报道规模的增加使得报纸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发布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各种信息,更加充分地报道与全国哀悼日有关的各种消息,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向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准确地传达中央抗震救灾精神、发布各类权威信息, 是党中央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日报》在全国哀悼日期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该报除详细报道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有关抗震救灾斗争的昀新指示精神和决定外,还开设了“权威发布”“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抗震救灾进行时”“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等专栏或专题报道,及时通报总指挥部每天发布的汶川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统计结果,以及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国各地为抗震救灾斗争而专门研究制定的新政策和采取的新措施,及时有效地传达了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此外,《人民日报》还广泛介绍与预防地震灾害有关的许多知识和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抗震救灾。如该报在5月20日第16版“国际新闻”上策划了题为“抗震应急机制他国各有千秋”的专版,共刊发了《警钟长鸣不懈怠》《发展规划有防灾》《应急部队作用大》《防图1:《人民日报》2008年5月19日第9版专题、20日第16版专版8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灾救灾重长效》《应对灾害靠机制》《注重预警促防范》等6 篇稿件,分别介绍了日本、印尼、西班牙、英国、智利和墨西哥等国在建立抗灾应急机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我国完善相关体系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见图1)。《新华每日电讯》在全国哀悼日期间充分整合编排新华社所发的各类稿件,确保每天策划的8个“08抗震”专版主题鲜明,各有侧重。除头版外,其余各版均设计了统一的条状版头图标,犹如一条展开了照相机胶卷,排列着抗震救灾斗争中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图片,并标明了本版的特定主题。每个版的报道均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一目了然(见表1)。其间,该报策划得较为精彩的一个专版为5月20日2?3版通版“08抗震?定格”。它集中反映报道了5月19日14时28分同一时刻,在全国各地的人们为遇难同胞肃立默哀的场景。版面中央为黑底白颜色的标题“2008.5.1914:28”和以四川汉旺镇汉旺广场默哀活动为主体的巨幅图片,两侧为《孩子,妈妈们看花来了》等8篇不同地点现场特写的集纳,而整个通版的四周是由36幅表现身处北京八达岭长城等全国 各地的人们默哀场景的新闻图片组成的长方形边框,与各版胶卷状的版头图标有异曲同工之妙。整版所有的图片均铺有黑底色,版面信息量极大,以史诗般的视角和气概全景式展现了全国人民同悲共泣、风雨同舟的永恒瞬间(见图2)。图2:2008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第2?3版“08抗震?定格”专版9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表1:全国哀悼日期间《新华每日电讯》“08抗震”专版各版主题一览日期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第6版第7版第8版大备忘援自5.19头版要闻要闻重生记留言搜救录八方5.20头版定格要闻救灾感动留言大搜救5.21头版救灾搜救要闻哀思感动留言复课2.2发挥党报评论优势,构建立体观点平台新闻评论对新闻所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可以明确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我国的党报机关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善于评论的优良传统,针对许多重大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评论不仅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更“ 在引导舆论、解疑释惑、表明态度、深化意义等方面发挥1了其他新闻体裁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次全国哀悼日的报道中,党报机关报继续突出评论优势和特色,刊发了大量指导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新闻评论,着力构建起立体式的观点平台,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以《人民日报》为例。在全国哀悼日三天时间内,该报共刊发各类评论14篇,刊发数量和集中度都是空前的。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这些评论,可以解读出很多层面的含义:从评论主题和内容上看,这些评论中有的是抒发全国哀悼日悲痛怀念的情绪(如《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等),有的是激励全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行(如《逝者安息生者奋进》《“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等),有的是对抗震救灾斗争进一步做出指导和要求(如《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一线希望百倍努力》《抗震救灾要坚持以人为本》等),还有的则是针对抗震救灾斗争和全国哀悼日的某一具体问题发表评论(如《国旗彰显生命的尊严》《以勇气和良知记录》等);从评论作者的角度看,这些评论 中既包括代表党和国家、特定部门或报社编辑部发出声音的社论、本报评论员1胡文龙、秦?、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18页10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文章、解正轩评论(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特约署名评论员文章)等,又包括阐明个人立场观点的各类署名专栏评论,虽没有独立的评论版,但也很好地形成了观点的总汇;从评论文章的类别和所属不同栏目上分,这些评论包括社论1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不署名)4篇、解正轩评论1篇、“人民论坛”专栏评论(署名)2篇、“人民时评”专栏评论(署名)3篇、“国际论坛”专栏评论(署名)1篇、专刊评论(署名)2篇,种类和形式十分广泛……这样,一个我国第一大报在全国哀悼日期间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评论和观点平台便很好地构建起来,不仅兼顾了各方需求,更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哀悼日的报道(见表2)。表2:2008年5月19日?2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一览表评论类别及所属专栏评论标题刊发日期及版次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5.20第4版 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5.19第1版一线希望百倍努力5.20第9版本报评论员文章逝者安息生者奋进5.21第1版“不愧为人民子弟兵”5.21第2版解正轩评论危急时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5.20第9版国旗彰显生命的尊严5.19第4版“人民论坛”专栏评论“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5.21第4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5.19第5版“人民时评”专栏评论这一刻,人们的生死抉择5.20第12版爱是共同的语言5.21第5版“国际论坛”专栏评论以勇气和良知记录5.21第3版抗震救灾要坚持以人为本5.21第15版专刊评论与人民生死不离5.21第15版对上述评论的文本语言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党报机关报中不同类别的评论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语言特征。传统党报评论往往具有语言公文化、“机关化”11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 的特征,在事实陈述部分常常一字不改地直接套用中央会议公报、领导人讲话原文或新华社通稿,其面貌与读者对党报留下的传统印象是一致的。它们的标题大都比较硬,虚题多、实题少,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短句和排比句多。由于代表的是党、国家和报社编辑部,它们大都没有个人称谓和个性化表达。这样的特点是与这些评论自身所承担的对全国人民和各方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的功能密不可分的。与之不同的是,“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等专栏评论都是个体意见的表达,与读者的交流和接近性更强,语言很少有命令式的祈使句,多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诉说、一种安抚内心的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时也一般使用“希望……”“相信……”等句式,都较好地软化了评论的硬度。例如,从下面两篇评论的片段中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区别。……当前,抗震救灾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当务之急就是按照胡锦涛同志的部署,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首要任务;要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要想方设法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筹措灾区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物资;要抓紧抢修因灾毁坏的基础设施,尽 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要做好恢复重建准备工作,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要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尽快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我们要遵照这些战略部署,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向深入。……??摘自评论员文章《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同根而生,血脉相连。这一刻,人们又想起星云法师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去台湾还是来大陆,我都用‘回去’,因为我认为台湾、大陆是一家。”是的,我们是一家人。马英九先生言之:“捐款赈灾是人道考虑,也是基于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关怀”。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关切四川地震灾情不仅是基于人道主义,更是出于同胞爱、民族情。这种爱能够穿越生死,这种情没有什么能隔断阻绝。……??摘自“人民论坛”专栏评论《“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12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而此次全国哀悼日期间《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昀大的创新和亮点可以从其三天里发表的唯一一篇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传统党报评论在特殊状态下思新求变的一次有益尝试。如果说指导抗震救灾斗争的评论需要以引导和指挥各方力量抓紧分秒时间进行救人和灾后重建作为主题,而时间的紧迫又不允许人们停下手头的工作而进行满怀感情的哀悼和怀念的话,那么在全国哀悼日期间,就应该抒发和表达出这样的情绪。这篇 社论与该报传统的社论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截然不同,通篇的议论中更多的是充满了抒情性的语言,将哀伤的情绪渲染到极致。因为只有在全国哀悼日这举国同悲的日子里,抒发感情才是昀合适的、昀富于感染力的。当然,社论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悲痛中,后半部分的行文由悲痛转入让大家痛定思痛,努力在“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这种情绪控制得也是恰到好处的,无异于给刚刚饱经创伤的中华民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例如,这篇社论是以这样的排比和抒情贯穿全文的:这一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神州共悲;这一刻,山峦无语,江河呜咽,举国同哀!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失去的生命,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遭受的灾难……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在黑暗中寂灭的生命致哀!他们是父亲、母亲、儿女、兄妹,是我们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是共和国无法割舍的挚爱。……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残垣断壁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不管是否创造了生命奇迹,但他们都与死神搏斗过,与命运抗争过。……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种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礼!山崩地裂,造成了狰狞恐怖的自然断裂,却也呈现了可歌可泣的挚爱真情。…… 救援还在继续,挑战仍在眼前。愿全国人民哀悼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顽强信念,用我们的不屈斗志和实际行动激励国人,告慰逝者??“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13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2.3大报风格严肃庄重,版面设计尝试突破报纸的风格是对一份报纸从内容到形式的综合反映。在多年的办报过程中,不同类别的报纸往往都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我国的党报机关报亦是如此。它们的风格往往是庄重、大方、朴实、端凝、规范的,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以《人民日报》为例。从报纸性质上看,它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和中国第一大报,是一份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性、综合性大报;从读者对象上看,它的读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层次和知识水平;从稿件内容上看,它刊载的内容多为严肃的“硬新闻”;从党报历史上看,它继承了党报多年来的办报传统,很难轻易改变。正是在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它才形成了多年来广为人们熟悉的“稳定的报纸风格”。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是一次规格极高的国丧活动,神州同悲,举国共哀,气氛十分庄严肃穆。党报机关报在报道中保持和发扬了其各自固有的严肃、庄重、沉稳的报纸风格,很好地烘托出了这样的气氛,实现了预期效果。这样做与党报机关报传统的风格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秉承了大报严肃庄重的整体风格。这一点从这些报纸的版面编排设计中就可以很好地看出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5月19日)是三天哀悼日报道的开始,其昀重要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报道前一天(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什邡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和国务院发布设立全国哀悼日公告的消息。《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四川日报》在5月19日的头版和其他部分版面上都很好地报道和反映出了这些重要消息,在版面编排和设计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全国哀悼日期间,《人民日报》将原来每天的红色报头变为黑色,并将版面上所有的彩色元素(如报花、标志等)统统变为黑色或黑白,仅将图片保留为彩色。5月19日,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通栏全文刊发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什邡的重要消息,稿件使用的标题为新华社所发通稿题:“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主题,大黑) ??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特大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副题,粗圆)1沈兴耕,《报纸编辑实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165?167页14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报道研究??以中国报纸为例并居中配发了高30行、宽56字的胡锦涛在什邡市区一个灾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促膝交谈的图片(亦是整个版面中唯一的一张图片),图文共占整个版面的40%,成为了当天头版绝对的视觉中心和整份报纸昀重要的新闻。报眼位置刊发了《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的消息,向读者表明了全国哀悼日的开始。此条消息的整体用磅数较粗的黑色线条围起了边框,这种处理方式在该报的使用并不多,往往仅当有领导同志逝世或灾难性新闻发生时才会使用,因此更突显了全国哀悼日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版面的下部依次安排有: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活动新闻,评论员文章《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以及前一 天与震灾有关的昀重要的两条消息《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北京奥组委暂停三天火炬传递活动》。这样的编排既符合该报头版一贯的风格和处理方式,又在“寸土寸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