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

ID:12433392

大小:3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_第1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_第2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_第3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_第4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第29卷第6期2006年12月勘探地球物理进展ProgressinExplorationGeophysicsVo1.29,No.6Dec..2006文章编号:1671—8585(2006)06—0407—05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苏北C工区的应用李满树,方伍宝,孔祥宁,薛冈,孙成龙,王于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目前解决复杂构造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偏移成像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针对苏北地区地下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地下

2、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以偏移速度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核心的适合于苏北C工区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阐述了初始速度的建立,模型修正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分析苏北C工区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结果,说明了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技术的应用效果.关键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复杂构造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苏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地震勘探程度高,过去采用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难以解决复杂构造的精确成像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已取得的勘探成果,提高构造的落实程度,充分挖掘生储条件有利和断层发育的断阶带的油气资源,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

3、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研究.本文以苏北c工区为例,着重介绍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技术在该工区的应用,通过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结果的分析,说明了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技术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苏北C工区位于一个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南陡北缓,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内,经受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演化过程,南部断阶位于构造运动的剧烈地区.从地震资料上看(图1),该区断阶带断块小,破碎复杂;资料信噪比低,中深层反射连续性差,波组特征不明显,局部多次波干扰严重.南部断阶断层落差较大(图2),特别是在跨越大断层时,上升盘,断阶带和下降盘的波组特征差异较大,横向速度变化大(图7b).此外,该工区原始地震资料复

4、杂,集合了不同时期采集和多个施工区域的资料,覆盖次数极不一致,地震资料处理的难度较大.图1叠后时问偏移剖面图2构造剖面C工区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好,但是,在断阶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图1).以往采用的基于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叠后偏移处理方法,不能适应地下介质的横向速度变化,存在如下问题:①中深层反射连续性较差;②断层断点不清,资料信噪比偏低;③工区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严重,断层纵横交错,小断层成像效果差.叠前偏移技术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理论上不受地下构造起伏和横向速度变化的影响,不再假设反射波时距关系的双曲线形式,不要求偏移的剖面为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而

5、是对多个非零炮检距剖面同时实现波场外推,因而,能实现真正的共发射点偏移归位.在C工区应用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存在的问题,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次对c工区资料进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仍然遵循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①收稿日期:2006—05~09;改回日期:2006一O8—15第一作者简介:李满树(1960一),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工作.408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第29卷做好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废炮废道剔除及反褶积等时间域前期处理;②建立符合地质构造认识,保证叠前深度偏移能正确成像的准确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③

6、采用先进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偏移处理_1],获得准确的成像结果;④采用适当的修饰处理,提高目的层构造成像的信噪比.C工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重点放在如何建立精确的深度速度域模型上,其次是选取适合于该工区的地震偏移成像算法.1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建立技术深度域叠前偏移成像技术,能大幅度地改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速度分布极不均匀地区的地震波成像质量_2],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建立一个精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获得高精度深度域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即利用地震反射走时资料反演地下介质的速度场分布;另一类是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即利用地震资料的叠

7、前偏移结果来确定速度模型_3].在苏北C工区我们采用的是偏移速度分析方法.速度模型的建立采用先时间,后深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先在时间域对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偏移速度分析,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地下介质速度场分布,然后在深度域内对速度模型进行修正;地震构造解释则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即对典型的目的层位,大的断层,特别是上,下盘速度变化较大的断层必须进行认真的划分,对速度变化不大区域内的层位及小断裂等的解释则可以简略一些;最后,3200以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场为基础,结合地震构造解释结果,生成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进而反复地对初始模型的速度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准确的深度域

8、速度模型.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步骤如图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