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2011年7月第25卷第7期经济与管理EconomyandManagementJ.,2011Vo1.25Ⅳo.7◆百家点经当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卓俭华,朱训伟2(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2.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2)摘要: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快速增长及供给关系的变化等原因促进了用工成本的上升,这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同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承接转移,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等途径,以减少用工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词:
2、用工成本;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7—0088-04多年来,中国低廉的用工成本,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国外投资,构成了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但也使中国很多企业一直在产业链最低端徘徊不前,有竞争优势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尴尬局面一直难以改变.2006-_200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4.6%,18.5%,16.9%,11.6%①;2010年,全国企业实际薪酬增长12.34%⑦.用工成本的持续较快上升,引起了各方关注和诸多争议,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
3、因用工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及其它相关费用.当前用工成本上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一)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增长推动了用工成本的上升劳动者的报酬或工资是企业用工成本的主要支出.在马克思看来,报酬或工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也就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决定的.2006--2010年CP1分另U上涨1.5%,4.8%,5.9%,一0.7%,3_3%④,物价上涨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粮,菜,水,电等关系百姓基本生活的物品价格上涨较快;另一方面未记入
4、CPI体系的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教育,医疗等支出也不断攀升.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劳动者为维持其自身及家属生存和生活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这使得劳动力价值货币主要表现形式——工资上涨成为必然.(二)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目的就是要提高劳动者报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一方面,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为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要求广大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
5、果.(三)机会成本的增加拉动用工成本上升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当农民工劳动所得不能弥补外出经济活动成本(如外出衣食住行成本,离家不从事农业耕作的机会成本等),劳动者宁愿减少相应的外出经济活动,以此减少生活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支出.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力度,陆续出台了免除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种粮补贴,发放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减负措施,农民的务农收入得以不断地提高,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加.此时,如果劳动者工作报酬不上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近年来出现的"
6、民工荒",并不是指中国民工短缺,而是指那些工作报酬太低,农民不愿去做.收稿日期:2011—05—29作者简介:卓俭华(1965一),男,安徽宿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读EMBA,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朱训伟(1976-),男,安徽怀宁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2005届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88?百家点经卓俭华,朱训伟当前中国用工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四)供给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用工成本上升劳动力的价格主要由其再生产成本决定,同时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从需求的角度看,2006_-2010年,第二产业分:哥IJ增长13.4%,15.1%,9.9%
7、,9.9o/0,12.2%,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4.1%,16%,10.4%,9.3%,9.5%④,第二,第三产业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产生了旺盛的需求.从供给的角度看,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加上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农民外出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一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农村,减少了劳动力短期市场供给;农村人口长期以来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减少,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因素,能够投人到市场的劳动力总量将逐渐减少,这些将对劳动力市场长期供给产生影响.此外,从劳动力供给的质量看,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