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

ID:12162368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燃烧与灭火》学案_第1页
《燃烧与灭火》学案_第2页
《燃烧与灭火》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家中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学科化学课型新授课题燃烧与灭火主备人张国浩授课人张国浩时间年级九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2、通过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2、促进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学习过程包括:预习交流、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引导点拨、当堂达标等。学生学习感悟或教师个人修订[提出问题]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燃烧的一种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火,你能说出火能够用来做哪些事情?(看谁说的多)【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燃烧。2、燃烧的条件:①②

2、③3、灭火的原理:①②③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一]问题: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列举生活中的可燃物质有:生活中的不可燃烧的物质有:[实验探究二]问题:有了可燃物,燃烧就可以发生吗?还需要什么条件?实验步骤:取两支蜡烛,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碳酸钠粉末(Na2CO3)和稀盐酸,然后用火柴点燃。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探究三]问题:有了可燃物,有了氧气,燃烧还需要别的条件吗?实验步骤: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燃烧条件小结:(1)(2)(3)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成立,燃烧才可能发生

3、。二、灭火的原理实验7-2: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完成试验。实验想象:实验结论:灭火原理小结:①②③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只要一个不满足,即可灭火。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成功,学习改变命运。宋家中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课堂练习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2、用扇子一扇,燃烧的蜡烛熄灭,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原因是()A、空气流动使

4、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C、炉中的燃烧物产生的热量较多,空气流动不会使温度降低太多,却使供给的空气量增多D、使蜡烛着火点降低3、1992年,海湾战争时,科威特有大量的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来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5.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

5、.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6、为什么火柴头朝上火焰容易熄灭,朝下不容易熄灭?7、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马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坐电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间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逃走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课堂延伸(选做题)  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钻木取火             水火不容 

6、                扇风点火                    釜底抽薪你还想到了哪些与燃烧灭火相关的成语或历史典故吗?课外活动:根据自己住宅(家里或住校生的集体寝室)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预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与自救的措施)。我的思考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成功,学习改变命运。宋家中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成功,学习改变命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