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30例作为治疗组,另以单一口服克罗米芬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与LUFS、OHSS的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OHSS发生。结论: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促孕汤;克罗米芬[中图分类号]R271.
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93-02多囊卵巢综合征(plycysticovarysyndrom,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是无排卵性不孕症中的常见原因。PCOS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雄激素、药物诱导排卵、建立人工周期以及双侧卵巢楔形切除和腹腔镜下烧灼等,其疗效并不满意。目前,促排卵治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促排卵治疗的过程中常易发生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nizedunrupruredfolliclesyndrome,LUFS)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
3、n6hyperstimulationsyndrom,OHSS),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笔者采用自拟促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不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就诊于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的PCOS原发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为30例。治疗组年龄23~34岁,平均26岁;不孕年限12~48个月,平均23个月。对照组年龄24~33岁,平均26.5岁;不孕年限14~46个月,平均24个月。经t检验,两组间平均年龄、不孕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具
4、有可比性。1.2诊断和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作不孕症系统检查,除外男方因素及女方子宫、输卵管与免疫因素,肝、肾功能正常,且3个月内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具备下列PCOS临床特征中至少2项:①月经稀发、经量少或闭经,多毛,肥胖。②基础体温(BBT)连续3个月为单相,血清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比值LH/FSH≥2,或血清睾酮(T)高于正常。③阴道探头B超(TVS)提示单侧或双侧卵巢同一切面卵泡数>10个,其直径在2~8cm或卵巢增大[2]。OHSS的诊断标准根据葛秦生主编《临床生殖内分泌学》[3]。6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于月经或黄体
5、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服用自拟促孕汤(药物组成:枸杞子12g、菟丝子12g、淫羊藿12g、山萸肉12g、紫石英25g、当归15g、川芎9g、熟地9g、炒白芍12g、茯苓12g、法半夏9g、焦山楂12g、郁金12g、香附12g)。每日1剂,连续水煎2次,两次滤液相混合约400ml,200ml/次,早晚各1次,温服,连续服用20d。并同时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mg/d,共服5d。1.3.2对照组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mg/d,共服5d。以上两组均在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10天开始TVS监测子
6、宫内膜发育、优势卵泡(dominantfollicle,DF)的个数及大小,每天或间隔1~2d1次,直至卵泡直径≥16mm时测定尿LH,每天1次,若尿LH峰出现,立即肌注HCG5000~10000U。第2天上午TVS监测,若DF已排,嘱其夫妇同房;若DF未排,约在第3天TVS检查,DF已排者,嘱其夫妇同房,在次日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续14d以作黄体支持。若第3天TVS检查DF仍未排,连续监测到HCG注射后96h,若仍未排卵者则诊断为LUFS[4]。对DF已排者,于夫妇同房后2周测血HCG>5ng/ml者判定为生化妊娠;再过2~3周后B超见宫腔
7、内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者确定为临床妊娠。62结果2.1子宫内膜发育与多卵泡及LUFS、OHSS发生情况在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10天经TVS监测,治疗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372,P0.05);而两组的LUFS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别(χ2=0,P>0.05);本研究所观察的两组病例均未见OHSS发生。2.2妊娠情况治疗组的生化妊娠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讨论目前临床仍采用克罗米芬(CC)作为PCOS所致不孕的一线促排卵药物,但由于CC是雌激素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与雌激素竞争受体,使用CC使宫颈黏液变稠,不利精子的通过,另外还影响
8、子宫内膜发育,使之变薄而不利于胚泡着床,故临床上存在排卵率虽高但受孕率低(30%~40%)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