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

ID:12078200

大小:27.2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5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_第1页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_第2页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_第3页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_第4页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责任承担摘要数个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系的行为主体,因独立的侵害行为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受害人财产或者人身上的损害,这一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对这一类型的侵权行为,学界多称之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然而对于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学者的意见却极不统一,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从而给法律的正确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科学地界定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本质属性,进而为这一类型的侵权行为设计一套可行的责任认定方案,成为本文主要的写作目的。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的背景。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念,进而阐释

2、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构成要件。第二章主要论述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分类。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模式,然后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进行了重新的建构。最后的结论部分是本文观点的浓缩和提炼。关键词: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念构成要件分类责任承担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法律现象,数行为人事前没有共同的15意思联系,因各个独立的侵害行为相结合,从而造成受害人人身或者财产上的损害。对于这种类型的侵权行为,如何确定数侵权行为人的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对受害人损害后果的填补,同也关系到数个事先缺乏主观联系的侵权行为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本文通过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

3、权的概念、构成要件、类型划分的深入探究,最终设计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模式,希望能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第一章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述第一节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没有共同故意的行为主体,通过数个可归责的独立侵害行为相互结合,共同造成他人同一损害后果的侵权行为。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进行的上述界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由:首先,关于意思联络内涵的确定。本文认为,意思联络,仅包括共同故意一种情形。理由是:第一,意思联络一词,是我国台湾地区学界借鉴德国民法共同侵权理论的结果,而德国民法目前在共同侵权行为的界定上,仍然采

4、用主观说,要求行为人之间的相互通谋。在共同过失或一方过失时,过失者的行为均非出于行为人所愿,缺乏当事人实施侵权行为主观意思的横向联系。因此,只有共同故意一种15情况才能称得上意思联络。一方故意他方过失,共同过失,均不能认为有意思联络。第二,过失是行为人自己的一种不注意、疏忽的心理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行为人之间的过失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别。而共同过失从词义上来看,所有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应该是一致或者是相似的,在过失程度反差巨大的情况下,如何认定行为人的共同过失就成了一个难题。其次,在数行为主体的关联性方面,偶然性结合是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常见形态。所谓偶然性,有学者认为,是指由于数行为人在主观上

5、缺少必要的联系,只是因为偶然因素致使数个无意思联络的各行为结合在一起而造成同一损害后果。使各行为人结合在一起的因素,不是主观因素,而是行为人不能预见和认识的客观的、外来的、偶然的情况。本文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行为的偶然性并不能排除行为结合的必然性,偶然之中也包含着必然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人为地割裂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的。过分强调行为结合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其实并无太大的现实价值。第三,在损害后果方面,在界定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时,大多数学者都将“同一损害”认定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而且是否造成同一损害是区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6、与数人单独侵权的重要标准。但是,究竟何为“同一损害”,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同一损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只有一个损害结果的情形。若甲、乙两人不约而同,分别在丙家门外放火,企图把丙的房15屋烧毁,不料此时丙正在家中,甲乙两人的行为导致丙被烧伤,且丙的房屋也被烧毁。在这种情况下,甲乙的行为造成了两个损害:一个是丙被烧伤的人身伤害,另一个是丙的房屋被烧毁的财产损失,但是,我们仍应当认定为“同一损害”,甲乙两人的行为构成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而两个究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本文将在之后的章节中进行详细的论述。其次,“同一损害”也不要求造成的损害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如上所举的例子,甲乙所造

7、成的损害既有对人身权利的侵害,又有对财产权利的侵害。最后,“同一损害”并不意味着损害的后果是不可分的。损害不可分,可以分为事实上的不可分和法律上的不可分两种,而此处的“同一损害”所要求的是损害在法律上的不可分。若只是一味地强调损害不可分,而不加以区分的话,就会导致某些在事实上可分的而在法律意义上不可分的损害的情形排除在“同一损害”的范畴之外。由上所述,“同一损害”既不仅指给受害人造成了一个损害,或者造成同一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