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

ID:12012083

大小:28.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_第1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_第2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_第3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_第4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残疾人社会工作1一、残疾人的特征:11.残疾人的界定:12.残疾人的类别及特征:1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3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3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3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41.基本内容:4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5医务社会工作6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61.涵义:62.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6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7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72.医务社工的基本方法:7残疾人社会工作一、残疾人的特征:1.残疾人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将残疾人界定为:

2、残疾人是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残疾人的类别及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对残疾人类别也做出了划分: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的人。其中几种常见的残疾人类型及其特征表现如下:(1)智力残疾:人的智力活动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在70及以下),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按智力商数和社会适应行为的不同状况,可以分为:ü一级智力残疾者:终身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ü二级智力残疾者: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的照料ü

3、三级智力残疾者: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家务ü四级智力残疾者:适应性虽低于一般人,但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劳动或工作,在一定指导下能适应社会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及信心,缺乏主动性,不能参加有规则的小组游戏,不能认真完成指派的较困难的工作,且注意力不能集中。(2)听力和语言残疾:由于听力和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而导致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包括:ü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ü听力丧失而能说话ü单纯的语言障碍(失语、失音、严重口吃……)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适应性较差,缺乏主动性;脾气倔强,猜疑心较强;情绪缺乏控制而不稳定

4、,注意力不集中,且易受到暗示;心态较为消极、孤独等。(3)肢体残疾: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而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按种类可以分为:上肢、躯干和下肢残疾。一般下肢残疾者居多。以功能障碍为主可将肢体残疾划分为4级,其中一级最为严重。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经不起考验和打击,缺乏耐性;猜疑心重,消极自卑,过于敏感和好强;在性格和行为方面已出现偏差(4)精神残疾: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而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划分为4级:ü脑器质性、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ü中毒性精神障碍,包括药物和酒精依赖ü精神分裂症ü情感性、偏执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疾病等造成的残疾(5)多重残疾(综合残疾):一个人在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和精神5类残疾中,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残疾。其等级按症状分别评定。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是把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残疾人工作中,通过专业化的程序和技术对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残疾人实施再教育和再塑造,协助残疾人康复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实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社会适应功能。残疾人社会工作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残疾人及其群体自身

6、的特殊性:ü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其生活在困境中ü自身缺陷和损伤难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造成了双重的痛苦与不幸(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性:社工一般都是身心健全者,在对服务对象表达同理心及考虑服务需求适切性时,要对比其他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困难得多。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ü个人责任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其责任应在其个人或家庭。ü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的残疾,无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2)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ü标签理论:解释某些偏差行为

7、何以产生的理论,也是反对那些不正确的制造偏差行为的理论。妄加标签,可能使得那些并不属于偏差的行为成为“偏差”行为,导致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的后果。ü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相关的理论。在社工领域认为,以往把残疾人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实际上有偏颇,问题则出现在社工的标定上(加标签)上;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是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正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正常社会。(3)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的理论:ü供养理论: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一般多限于经济或物质方面。ü回归社会论:将残疾

8、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及照顾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残疾人消极、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管制,往往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应该帮助精神病患者置身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中,走出封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