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36083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大专)教育学公共课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专)教育学公共课复习大纲绪论1、了解教育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P12、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标志着教育学产生的人物和事件、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P6—P123、《学记》中的精辟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等体现了什么教学思想和原则;P64、杜威和赫尔巴特分别有何代表著作和思想主张,分别带表了何种教育学派;P9—P105、了解布鲁姆的著作和代表性观点;P11第一章1、了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P23—P372、掌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②教育是科学技术扩大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工艺和工具的重
2、要手段3、掌握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观点;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兹的“人力资本学说”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在劳动收入增长中的比重是70%,在国名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是30%。因此,他把教育投资看作一种生产性的投资一种能够取得最显著的生产效益的最合理的投资,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看作是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第二章1、掌握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因素,分别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2、重点掌握遗传、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
3、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3、了解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去适应这些规律;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注意适时和及时。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良好条件。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章
4、1、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体现;①教师劳动的个人性与群体性的统一,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连续性与广延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与示范性,⑤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与间接性2、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教师的政治素养、②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③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工作,精益求精)、④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的身体素养第四章1、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依据。它对于我们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
5、等都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2、了解教育目的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P98—P9973、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利弊;P109第五章1、了解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①重视学前教育,使之纳入学制系统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参透④高等教育朝着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⑤提倡终身教育,开展继续教育2、掌握几个有代表性的学制,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公布并且在全国实施的现代学制;规定学堂改称学校的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的学制分别是什么学制等。①1902年演化成了一个现代学制旧称壬寅学制。1903年清政府又颁布看一个新学制—葵卯学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公布并且在全国实施的现
6、代学制。②辛亥革命之后,形成一个新学制,旧称壬子、葵丑学制,这个学制规定学堂改称学校。③“新学制”壬戌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第六章1、掌握课程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怎样划分;①依据课程的组织形式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②依据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③依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④依据课程的内容的性质划分:普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文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和技艺类课程2、了解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①课程目标综合化②课程结构多样化③课程内容实用化④课程管理弹性化第七章1、掌握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地位:在学校
7、教育工作当中,以教学为主。意义:①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7教学是把社会与个人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是向年轻一代传递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②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2、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③掌握知识和形成思想感情的统一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统一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统一3、了解教学原则;①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③直观性原则④启发性原则⑤循序渐进原则⑥巩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