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32303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福建省产业技术工人短缺原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省产业技术工人短缺原因及对策研究产业技术工人,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技能型工人。福建省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大型工业企业少的历史原因,产业技术工人相对较少,发展相对较晚而且基础较弱。2004年前,全省技术工人不足100万人,其中高级工5.8万人,技师5200人,高级技师仅137人。2011年,全省累计新培养技术工人46.6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7.9万人、技师6955人、高级技师1523人。一、当前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分析尽管
2、福建省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7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09年福建省用工需求中,无技能要求的普通劳动力供求总量达到425.5万人次,求人倍率为0.92,普工占劳动力供求总量的86.7%;有技能要求的劳动力供求总量为65.1万人次,求人倍率为2.0,占劳动力供求总量的13.3%。以上数据既反映了福建省产业水平还较低端,同时也反映出福建省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随着产业升级,福建省技工短缺和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技能人才
3、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2.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难度大对人才需求开展测算是要作大量调研,需适当人力物力来做,且鉴于技能人才只是人才中的一块,再进行分类测算确也有一定难度。2009年,福建省许多产业提出调整和振兴计划实施方案,都提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但短时间内难以对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做出预测。但人才培养方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没有大体的需求预测缺乏针对性。3.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严重不足7尽管各级政府开始对技能人才培养增加投入,但是与技能
4、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财政投入不足,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有明显差距。广东省和江苏省都提出打造制造业技能人才高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大技工教育投入。特别是广东省,把办好技工教育作为民心工程,2003年起每年省级安排2亿元技工学校建设专项资金,2008年起增加到每年3亿元,每年还另安排1亿元用于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强大的技工培养能力为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技能人才支撑。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广东珠海技工学校,对广东技工教育给予高度
5、评价。而福建省对技工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对技工院校基本上只安排生均经费,很少安排教育专项经费。技工院校校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相当普遍,造成技术工人的培养能力较弱。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打造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有很大差距。4.企业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仍有偏差,尽管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还有很深影响,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许多技工学校老师走村入户做工作还是难以
6、招到学生就读技工学校。福建省处于珠三角、长三角之间,许多民营企业担心技能人才流走,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长远打算。企业职工职业资格证书与薪酬挂钩还相当困难。尽管各级政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奖励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但从总体上看,技能人才仍然面临待遇偏低,发展渠道窄,招不进、留不住等问题。5.技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受限7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起点相对较低,就业率相对较高,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抢夺一空”。但是在就业后,发展潜力有限,薪资水平提高较慢,往往多年还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同期毕业的管理岗位的
7、大中专毕业生。这极大地打击了青年学生从事技术岗位的信心。二、如何突破产业技术工人培养“瓶颈”1.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紧密结合当地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劳动者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素质的不断提升,为产业技术工人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企业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加
8、大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职工带薪学习制度,宣传和落实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等实施有效的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级酬挂钩”的分配制度,构筑企业职工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和职工培训机构,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企校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职工参加中职和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教育。2.加大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建设力度7基地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