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62795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来谈高三历史复习继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以后,今年我省也将独立自主命题。尽管分省命题并不改变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但相对于全国统一命题必然会有一些变化。为应对今年的历史高考,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来分省命制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复习。一、历史高考命题浅析 自1999年起,由于各省选择考试科目的不同,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已经打破,由此而出现两种新的情况:一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为相关省份单独命题,如2000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山西卷)(浙江、江苏、吉林卷)、2001年历史高考(广东、河南卷)(天津卷)、2002年文理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2003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等;二是上海、北京自行组织的高考(包括综合与分科)命题。这些地域性的试卷与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主要表现在: (1)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历史高考相比,无论是综合考试,还是分科考试,均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突出对于教学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查。以2003年我省历史高考题为例,就其内容来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综合等类
3、别知识,政治类有农民战争、日本“大陆政策”、民族自治、美国霸权、东欧剧变等;经济类有中国冶铁技术,土地改革运动,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等,文化类有百家争鸣,科举制,延安整风运动等;社会类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的社会风气与观念的变化等;综合类有中国近代化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中外历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问题。 (2)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自1999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取消容易出错且赋分值高的多项选择题题型以来,难度是降低了,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方向则没有改变,或者说知识与能力更趋于和谐统
4、一。仍以今年我省的历史高考题为例,全卷分为客观题(即选择题)和主观题(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两部分,从选择题来看,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当然也涉及到理解与辨误、分析与综合、归纳和阐释等能力,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从材料解析题来看,考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第526题,此题提供了明朝中后期人们观念变化的一组材料,要求考生结合历史背景,利用有效信息考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变化,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观念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5、从而测试考生的归纳与综合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从问答题来看,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特别是考查考生认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29题,本题从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入手,要求考生说出他政略举措中在历史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部分。这一题不仅要求将散落在教材中的史实进行归纳,而且还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隋炀帝的相关作为放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在这些题目中我们也最能领略到命题专家的高明之处)这是就单科考试而言的。文综(或文理综)考试还要加大学科内和学科
6、间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就不详说了。 (3)注意与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显性的,如2000年文科综合测试(浙、苏、吉卷)就直接将1999年9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西部大开发和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等重要时事引入试题中。另一种是隐性的,如2003年全国卷和江苏卷都有的关于日本“脱亚入欧论”和“大陆政策”问题的材料解析题和关于美国霸权问题的问答题,这两道题虽说是历史题,但有着鲜明的时代寓意,就日本来说,日本右翼要么不承认侵略,要么就鼓吹“侵略有理论”,诸如教科书风波、小
7、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这对曾身受日本侵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不能不保持牢固的记忆和高度的警惕。就美国来说,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霸权主义越发盛行,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2003年3月20日,美国饶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美国确立并巩固其霸权地位的历史过程的考查,既具有知识考查的意义,又具有警醒世人的功能。 (4)、注意吸纳史学研究成果。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和高校专家在命题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对中学教材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高考命题趋势产生
8、了重要的影响。在1999年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材料解析题:“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2000年高考试卷中有这样的一道材料问答题:“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