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ID:1154840

大小:1.2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8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_第1页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_第2页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_第3页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_第4页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北史地1999年第2期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杨永俊内容提要: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民族政策,它兴起于夏商周,发展成熟于汉唐宋,衰落质变于元明清。夏商周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起,既是对原始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等规定的扬弃,也适应了夏商周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相对弱小、周边民族仍处于较封闭的部落状态、民族或部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稀疏的现实。与先秦停留于理念上的要服荒服羁縻政策相比,秦汉隋唐属国制与羁縻州制,则使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这一标志着民族羁縻政策渐趋成熟的属国制与羁縻府州制,适应了

2、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现实。元明清时期,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两度南下并与内地汉族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导致了内地封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增强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大大削弱,它要求元明清统治阶级对民族羁縻统治政策作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合理内核不仅被我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吸收、发展与完善,其政策变迁依随时势的客观规律也给我们当前及今后制定民族政策以借鉴与启迪。关键词:羁縻统治民族政策中央集权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统治阶级都制定过不同的民族政策,如夏商周三代的要服荒服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的攘夷政策,两汉时期的属国

3、制,汉唐时期的羁縻府州制,唐宋时期的五管制,元明时的土官土司制,明清时的改土归流制等等。这些政策名目尽管繁多,但基本上脱离不了羁縻统治的底色,可以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概括之。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用以处理民族问题的最常用、也最主要的民族政策,它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隋唐,衰落变质于元明清。从民族羁縻统治政策发展历程可清楚地看出它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先秦的萌芽形成阶段,汉唐宋的发展成熟阶段与元明清的衰落变异阶段,并大致相对应于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社会后晚期三个历史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或各段历史时期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内容、实施、

4、特点及其作用,前人论述41得相当丰富、充分与深刻了。本文将着重论述羁縻统治民族政策产生、发展、衰落的社会原因,并试着把它与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联系起来。一、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产生在民族国家形成前,是无所谓民族政策的。然原始社会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的规定,却孕育着未来国家形成后民族政策的胚胎,民族政策的产生与形成是对这些规定的扬弃。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与管理日渐分离,从事管理的部落联盟首领们在日益复杂的管理机构基础上建起了家天下的国家。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他离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旦与人民相分离,它就成了统治者的特权,成为维护

5、统治集团利益的工具。国家的产生给原先的部落关系或部族关系带来很大的变化。首先,部落与部落关系变为国家政权与部落的关系;而国家政权的私有性质又使得国家政权与部落的关系转变为统治集团与部落的关系。民族政策作为统治阶级处理政权与部落关系的政策,就有了它特定的制定者与实施者;而习惯法中关于部落氏族关系的规定,是全氏族与部落的传统,没有特定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其次,一个融合了较多部落成分的国家,在处理它的民族或部落矛盾时,优先考虑的是国家政权问题,尤其是统治阶级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不是某个氏族或部落的整体利益,故像部落媾和与血族复仇这些以维护全氏族或部落整体利益的原则已不

6、适用于处理建立于地缘关系基础上的氏族或部落矛盾问题。正是在这种新的民族或部落关系基础上,我国夏商周三代兴起了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政策。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要服荒服政策就是夏王朝统治阶级最初制定实施的。尚书禹贡有五服的规定,其中的要服与荒服即是针对四裔蛮夷的。要服即束之以文教,荒服析为因其故俗而治之。从它们的释诂内容看,我国最早萌牙的民族政策已有了依俗而治的羁縻特点。商朝的民族政策尽管出自商统治阶级,但要服与荒服的基本内容并没有多大改变,古书以为是殷因于夏礼所致,实则是商与夏的民族关系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到了周朝,华

7、夏族在夏人与商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周边的戎狄蛮也初步聚合成以地域为主的民族集团,如犬戎、赤狄、白狄、巴、蜀等。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比夏商时期更为紧密,故人们对民族的认识也有了飞跃。周礼职方氏记载,西周时四裔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比夏商时初步形成的四裔观念有了明显的发展。礼记王制曰:中国戎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周人已能从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