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37629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别致的小花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别致的小花瓶教学分析: 对于舟山来说,陶艺不是什么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课程,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很多时候都是用橡皮泥来代替,自从有了配套学具,给我们尝试玩泥的机会,学生兴致很高,在课堂上每次都玩得很疯狂。 上学期只是简单让学生学玩泥,手捏出大致动物造型,大部分时间是用颜料来绘画装饰,初步接触了陶艺。而《别致的小花瓶》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了陶艺文化,对陶泥的制作方法认识更进一步。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这节陶艺制作课上,利用陶艺造型表现手法不同,在本课介绍了三种方法,如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来启发与引导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抓住“别致”的
2、特性,自由、开放、个性的表现自己想要做的花瓶,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观察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初步认识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及四人小组的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陶泥、垫板、范作、花瓶、迷你小花瓶作为奖励。
3、 学生:陶泥、报纸、泥工板、泥工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捏泥的基本方法 1、话题引入我手中的泥条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我们取一小块泥巴尝试的搓一条好吗?体会一下玩泥巴的乐趣。你体会到什么?2、其实玩泥巴的方法很多,现在我要邀请几位同学拿着自己的泥巴来表演一下,请大家猜一下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方法哦!①团(揉)②压③捏④⑤⑥ 搓 学生练习尝试体验 学生自由谈说上来同学与教师交流后准备好后表演,下面同学自由说或集体说明通过观看于体验,学生研究与分析探索陶泥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同年龄的操作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传授陶艺制
4、作技法1、我用了刚才的这几个方法也做了一些道具,来看看吧!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到底想做什么?2、现在我要实现某些组的愿望来做一个别致的小花瓶(出示课题)3、其实玩泥巴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小技法,我们叫它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板书)下面我在组合道具的时候,分别来介绍一下。4、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并介绍瓶子的重心与造型结构。 学生观察道具,分析研究讨论 学生聆听制作过程,学习陶艺技法直观的演示,对低年级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印象,明确制作的具体方法步骤,为学生创新花瓶打下基础。欣赏大师作品与学生
5、作品1、好,我制作完成了!有没有人给我点评一下,我的大作呀!2、感觉是不是不太像花瓶呀!其实(出示普通花瓶)这样的花瓶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欣赏水平,我要自己动手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花瓶才能体现我的个性,才能符合今天的别致两个字“新颖、想象”,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的,瞧他们……3、欣赏大师作品(介绍技法与瓶子的重心与造型)4、欣赏学生作品(介绍技法与瓶子的重心与造型)用自己的审美观,大胆的点评教师作品 别致:与众不同,新奇 提高视野,拓展想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主见的点评教师的作品,提高审美的意识。 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现代艺术家的陶艺境界,提高欣赏
6、陶艺的能力。艺术实践挑选几组说说1、看了这些作品有没有人想做一个比他们更加别致的花瓶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推选一个来说一说。 想法不错,我们就要分工一下吧!我随便找一组让他们说一说,大家认真听有可能是好方法哦!2、现在我们就用集体的力量做一个别致的小花瓶吧!注意花瓶的造型要新颖,重心平稳,装饰美观。 介绍小组合作方法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四人小组合作的经验,但还是在分工上往往是分工不均,合作指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想法地进行创作。展示交流学生作品上交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地进行点评。评价好的组
7、或个人用迷你小花瓶作为奖励。学生评价锻炼学生有目的地对他人和自己作品进行评价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课后拓展1、请学生课后给自己的花瓶上色。2、陶与瓷的区别用表格形式展示:陶器:采用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黏土作为原料;烧制温度在1000度左右;一般不施釉,而且较厚。瓷器:采用氧化铝含量较高、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高岭土作原料;烧制温度在1300度左右;表面施有高温釉,釉层与胎体结合牢固,光滑紧密。开阔眼界,了解更多关于陶艺的知识和技法,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四年级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