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1951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小学生文言文初学学习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文言文初学学习方法探究 引言 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它的出现不但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种文学形式,更是着重让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内容的方法。小学阶的文言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读文言文时能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和能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文言文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1] 一、熟读成诵,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理解一篇课文,先得读熟课文。 首先、初读文言文,让学生在读中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标注出来,学生已经认识了的字、词就把空圆圈
2、填实。如:《晏子使楚》一文“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中“临淄”指“齐国的首都”; 再次阅读课文,我会让学生用“△”画出难写的字、词。如:“侮辱”的“辱”字较难写,我会让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唇——辱,用熟悉的字去记陌生的字,学生才能够更加牢固的熟记字、词。当学生识记了这个词语后,再将这个空三角形涂实;再次阅读课文的同时,我还会让让学生用“——”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通过老师的讲联盟解,把老师讲到的知识点和之前不理解的地方用批注的形式批注在文章相应的地方。如:《晏子使楚》一文中的“晏子使楚”中的“使”指“出使”这句话指“晏子出使楚国”;又如:“敝国有
3、个规矩”中的“敝国”指“我国”等。[2] 其次、指导学生在读中把握本文的情感。《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晏子与楚王之间的三个故事,展示了晏子的勇敢、机智、能言善辩等特点。学生在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技术的高超,同时还引导学生去体会晏子的个性特点,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无不展现出对晏子能言善辩的佩服。 最后、在读中学习课文。 文言文熟读方式有许多种,如:按照书中排版从左至右读;竖着从左至右;竖着从右至左;加隔音符号规范语句的停顿;去除隔音符号读等多形式朗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 反复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但是反复的读一篇课文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这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二、培养良好的独立初步学习文言文习惯 对于习惯了白话文的同学们突然遇到古文——文言文,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多数学生直接拿辅助工具翻译。试问考试时怎么办?所以这个习惯不能培养。只能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言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翻译呢? 在一篇课文中,能直接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帮手便是注释。所以,注释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那么,如何让学
5、生重视注释呢?我将从如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应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读课文下面的注释部分。培养学生每次阅读文言文时都对注释部分重视的习惯。 其次、把每个注释带入原文的句子中,去理解相应的句子。如:《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①聪惠②”注釋①:甚:很,非常。②惠同“慧”“智慧”之意。把注释①、②带入句子中,则翻译为“梁国杨氏的儿子九岁,他很有智慧。”这样把注释带入课文中的句子中去理解整个句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学生再以此类推再把句子连成章,学生就能大致的理解这篇文言文。 最后、由于古人和现代人的思维的不同,学生不能站在
6、古人的时代去思考问题,也不了解古、今文化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无异于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文中古、今不同之处的强调。如: 1.通假字,如:“势不可当”一词中“当”通“挡”作“阻挡”之意。 2.古今异义,如:家禽,在现代汉语中“家禽”指家中养的鸡、鸭、鹅等动物;而在古文中却是“家中的鸟”之意。 三、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古时候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有着诸多的不同,学生无法站在古人的时代和立场去思考问题,所以允许并培养学生对文中的一些不理解之处和知识点的质疑。然后,教师在对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引导他们释疑,并纠正学生观
7、点中一些偏颇的观点,达到即维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达到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担心自己观点的错误,难免会有心理的偏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去探索文言文这个宽广的世界。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8、。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文言文阅读、对文言文中问题的讨论、以及对文言文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学生也正是在对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互相问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