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ID:11487100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湖口县东庄中心小学柳海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

2、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应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初浅的谈以下几点:一、角色改变,使学生想探究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从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探索能力为目的,留给学生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

3、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探索想象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营造探索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探究能力。二、创设情境,使

4、学生敢探究4实践证明,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掌握,凡是离自己智力背景远的就不容易掌握。因为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没有他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学生总是借助他已有的直接经验去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缩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距离,尽量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敢于探究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为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

5、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首先通过播放有关小明过生日的录音故事,让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⑵小明几岁了?正过第几个生日?你是怎样知道的?⑶小明的爷爷为什么才过了15个生日呢?⑷故事里涉及到哪几个时间单位?我由此自然地引入新课。对于爷爷只过了15个生日的原因在此留下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最终自己解决疑问,原来爷爷是2月29日生的,四年才过一个生日。学习平年、闰年的判断这一问题时,可采用学生考老师的方法,吸引学生探索规律,教师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你们只要告诉我哪一年

6、,我不看年历卡就能马上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不信咱们试试看。当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时,学生一定感到十分奇怪,自然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学生走进这种真实的与自己智力背景相近的情境中,就敢于探究,积极思维。三、挖掘教材,使学生能探究《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观点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教师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都能随时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笔者认为,在编制探究题时,应顾及学生的

7、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出示探究题不能太突然,应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做探究题“铺路架桥”。第二,探究题的难易要适度,探究问题过于容易,会助长学生浅探辄止;过于难,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例如,三步计算应用题,上课一开始我先出示一张学生熟悉的不完整发票。苗苗文具店发票4商品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铅笔支12枝0.60 橡皮块5块合计11.40元人民币大写壹拾壹元肆角零分 并问:你能根据这张表格根据发票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一共11.4元,铅笔12

8、支,每支0.6元,5块橡皮,接着又问:你能看出这张发票有什么问题?生:缺了橡皮每块多少元?金额也没有。此时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探究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究解答,小组交流思考过程,集体反馈,得出两种方法:方法一:(11.4—12×0.6)÷5方法二:0.8×5+0.6×12,实质上方法二是对方法一的验证。这样的设计既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