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84208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热点。本文简要叙述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成果;研究展望 一、引言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思潮的产生,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从教学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始积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语言学技能、认知与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如动机、焦虑)等。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
2、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国外研究成果总结 O’Malley和Chamot(1990)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又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根据这个分类系统,Oxford还制定出了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Ellis(1994)指出,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策略使用上
3、存在着以下五大差异: (1)善学者关注语言的形式,多用参考书获得相关语言知识,对语言的新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比较敏感,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2)善学者也关注语言的意义,从上下文中猜测意义,并设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善学者通常积极参与一切可能对语言学习有益的活动。 (4)善学者通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具有较高的意识程度,并能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很好地进行调控。 (5)善学者能灵活、恰当地使用策略,并不是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是根据需要,有时注意语言的形式,有时注意语言的意义。这种合理的调整来源于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恰当评价和判断。 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有许多,归纳起来有两类。
4、一类为学习者因素,另一类为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习者观念、第二语言水平、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人格特质和学习风格等。环境因素包括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策略选择的差异。 三、国内的研究成果结 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文秋芳(1993)将策略分为了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另外,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受到如语言学习观念、学习者因素、年龄、性别、动机、归因、形成性评价、成就目标定向、心理类型、焦虑、学习者的个人背景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与二语
5、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策略和测量成绩的工具以及被试者的不同有关,当然其结果不同也和策略的分类不同有关。 徐子亮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想找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学习策略上的共性和特性,以及这些共性和特性的认知心理机制。罗青松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江新用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对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科学的测量统计分析。 四、研究展望 首先,国内对语言学习
6、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成绩并不成正比。因此,我们应该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必要的分类。所以,进一步探索出适合不同国情的策略分类标准和分类系统、设计出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已有研究证明,有大量因素影响着学习策略的使用,但是具体某个因素的哪个子维度影响哪个子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包括影响策略使用因素的各个子维度、策略的各个子维度和各项语言能力,分别探讨哪个因素的哪个子维度会影响哪个子学习策略,从而影响哪部分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AndrewD.Cohen.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
7、econdLanguag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 ResearchPress,2000. [2]O'Malley,AnnaUhlChamot.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3]江新.汉语作为第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