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ID:11453186

大小:1.78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7-12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二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一)胜任力的内涵及构成1、胜任力的起源1970年,当时美国政府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卫.C.麦克利兰(DavidC.Meaeu锄d)帮助他们甄选外交官。麦克利兰研究小组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收集信息,试图研究影响外交官工作绩效的因素,即分析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外交官在未来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成功。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总结,麦克利兰研究出了优秀外交官与一般胜任者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从而找出了外交官应具备的素质。1973年,他发表了《Test.ngforComp

2、etenceRatherThanInteIIIgence》一文。在文章中,他批评了当时美国采用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及学术成就等标准来预测工作绩效及选拔人员的现状,而提出了C0mpetencc的概念。Competencc一词的中文翻译有很多种,如“素质"、“胜任素质特征’’以及“胜任力",综合考虑国内人力资源界在此领域的探索,并结合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习惯,本论文主要采用“胜任力"这一译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胜任力研究的出发点,已经从关注个人绩效发展到关注组织绩效的提高。有研究者提出,未来的胜任力研究,不仅针对个体或组织的胜任力,而且还研究网络化的综合模式,它不仅

3、能识别和发展个体和组织的胜任力,而且强调了二者内在规律的一致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需要建立高层管理者、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网络化胜任力结构模型。这就要求在进行胜任力研究的过程中,辨别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并结合其战略目标和组织文化来开拓胜任力的研究方向。2、什么是胜任力胜任力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够将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才能成为管理学意义上的胜任力:(1)胜任力是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可观察、可测量的;(2)胜任力是可以通过行为

4、表现的各种特征的集合,包括表象的与潜在的两个层面,如胜任力冰山模型图2所示;(3)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在图中,作为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人的“潜能"或“素质’’,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则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水下越深,通常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而在水面上的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则易于被感知。胜任力的内容除了包括水面上人的知识与技能部分,还包括冰山水面下的潜能部分。3、胜任力的构成要素一般来说,胜任力是由动机、个性、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价值观、知识、技能等要素构成的。(1)动机。指推动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

5、内驱力。动机会推动和指导个人行为方式的选择朝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前进,并防止偏离。动机的强烈与否往往决定行为过程的效率和结果。比如,具有强烈成功动机的人常常会为自己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它,同时积极听取反馈,争取做得更好。(2)个性。指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对外部环境和各种信息的反应方式、倾向。个性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3)自我形象。指个人对于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是个人期望建立5蛐A学位论文作者:韩奕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的某种社会形象。自我形象的形成是一

6、个具有社会性和渐进性的过程,并且需要借着感知领域的不断同化和异化持续塑造。(4)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和这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规范。个人所承担的角色既代表了他对自身具备特征的认识,也包含了他对社会期望的认识j(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并且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6)知识。

7、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7)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说,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予以提升,但是潜能部分,如动机、个性等则较难于评价和培养,往往所花费的成本较高,效果也不佳。因为潜能的形成与人的大脑的生成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人脑的内在结构在经历了先天的塑造与后天的培养之后,到了一定年龄将不易改变,因此,一个人潜在的动机、价值观、内驱力、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持久不变而且是与众不同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而言,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

8、色、知识与技能等素质的构成要素共同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