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对话教学论文

论语文对话教学论文

ID:11331082

大小:61.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1

论语文对话教学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论语文对话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文对话教学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对话型教材的编写,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注意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对话型教材的编写,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注意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于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当前的对话教学实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有效对话。关键词:对话教学;偏差;对策一、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对话”是新课

2、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一)对话型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文本资源。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真正实现,需要让教材成为与教师、学生平等的特殊对话者。所谓平等,指这三者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特殊,指“对话关系无疑绝不等同于实际对话之间的关系,它要更为广泛、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两个表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能相距很远,互不知道,但只要从涵义上加以对比,便会显示对话关系,条件是它们之间只须存在着某种涵义上的相通之处(哪怕主题、视点等部分地相通)”。[1]从这个层面上看,作者写作文本、读者解读文本,其根本目的都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探寻、解读和超越,都

3、在追求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启示意义。对话型教材该怎么编写?关键是要实现教材编写理念的一大转变,即从“教本”转向“学本”。教本的着眼点是学生是一个接受语言材料的容器。学本则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第一,教材应是一种潜在的未完成的文本,教材编制要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能引起学生与教材主动对话的兴趣和意愿。编者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机能,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文本素材,进行合理加工编排,以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第二,教材设计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

4、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问题与讨论”中关于“狼”的专题共有四篇写狼的文章:毕淑敏描写了“聪明”“神勇”的狼;蒲松龄描绘了“狡猾”“凶残”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充满兽性的狼;《狼和鹿》叙述了由打狼引起的生态失衡的事实。教材还通过“对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应该用哪些词语来刻画?……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等语句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与思考,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和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第三,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有意义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和

5、沟通。“所有这些素材(指课程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2]例如,人教版的《皇帝的新装》,设计了“你如在场,会如何表现”的练习题;苏教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设计了一个类似诺曼底号遇险的情景,请学生提出处理办法等。文本成了学生阅读的一部分,成了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无法只是作为文本的旁观者,而是成长为文本积极的对话者,在精神上他和小乌龟一起生活,走进它的命运,思考它的生活,批判质疑它的生存状态。(二)教师与文本教材是教学工作

6、的凭借,语文教材目前主要是文选式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一篇篇课文进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他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也易于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浅读、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必须把握以下两点。第一,思

7、考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比如教学《晶莹的泪珠》一文,教师通过与文本的深入交流,感悟出作者所着力褒扬的精神内涵,即尽管当今社会“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但关爱他人这种美德并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弃。教师心中首先拥有了一份感动。教师通过饱含感情的语音、语调,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一步步引入文本深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情感上的真切体验,并被文本所打动。这才是以情传情、以心会心。第二,

8、把握文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