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制鼻咽通气道在急救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制鼻咽通气道在急救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比较自制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和传统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在解除危重患者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40例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传统一次性鼻咽通气道组(Ⅰ组)20例,使用自制一次性鼻咽通气道组(Ⅱ组)20例,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放置不同通气道后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制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在解除危重患者上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
2、方面,实用、有效,可以替代传统一次性鼻咽通气道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鼻咽通气道;上呼吸道梗阻;临床应用在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气道梗阻的抢救中,开放气道是首要的措施,而鼻咽通气道能迅速有效地解除从鼻至下咽段的呼吸道梗阻,有其优越性。在国外鼻咽通气道甚至用于婴幼儿的上气道阻塞,并且认为是最低损伤,最安全的解决婴幼儿上气道阻塞的方法[1]。我院从2009年5月始,在急诊科试用普通气管导管改制成一次性鼻咽通气道代替传统鼻咽通气道,来解除危重患者上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6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3、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各类危重患者40例。少数患者神志清楚,多数处于昏迷或浅昏迷状态。其中,急性脑出血14例,安眠药中毒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7例,低血糖昏迷5例,海洛因中毒2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使用传统一次性鼻咽通气道组(Ⅰ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6.8岁;使用自制一次性鼻咽通气道组(Ⅱ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6.55岁。全部病例均为成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2材料�1.2.1选择6.5~7.0#普通一次性气管导管,去掉气囊(亦可保留),从尖端开始保留20cm左右,其余部分剪掉,连接原来后面的接头。�1.2.2广洲市韦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鼻咽通气道成人常用型ID7.0~7.5mm。�1.3方法6①放置鼻咽通气道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操作的解释工作,患者取仰卧位,选择通畅且看上去内腔较大的鼻孔,评估鼻腔通道有无创伤、异物、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等情况;②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咽通气道。比较通气道的外径和患者鼻孔的内腔,使用尽可能大又易于通过鼻孔的导管,可用患者小指的直径作为导管选择的
5、参考,测量鼻尖到耳垂的长度(即鼻咽通气道的长度);③用石腊油涂抹管壁,鼻腔内滴1%麻黄素数滴,收缩鼻黏膜血管,清醒患者可用1%丁卡因喷雾鼻腔。鼻咽通气道斜面向着鼻中隔方面向下进入鼻腔,沿着鼻腔底部平行向后插入,必要时朝着耳朵方向旋转直至通气道的尾部抵住鼻腔外口;④如遇到阻力,轻微转动通气道有助于通过鼻腔和鼻咽部形成的角度,或尝试从另一鼻腔插(有些患者两侧鼻腔的大小可不一样);⑤将鼻咽通气道插入至足够深度后,如果患者咳嗽或抗拒,应将其后退1~2cm,直到导管达到正确位置,将鼻腔外露部导管以长胶布缠绕固定于鼻部,防止滑脱;⑥再次评估气
6、道是否通畅。保持头部的后仰位,反复评估和吸引咽部的分泌物、血或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2]。�1.4监测指标应用MINDRAYPM-7000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别记录放置通气道前后患者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显著性取α=0.05,P0.05),具有可比性,说明两种通气道的使用效果相似。�
62.2放置传统鼻咽通气道和自制一次性鼻咽通气道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比较(表2)。�3讨论�3.1鼻咽通气道是近几年来新引进的临床一次性医疗器材,由塑
7、料或软橡胶制成,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太长,可能会插入食管而发生胃胀气或膨胀、通气不足以及缺氧。导管同样也会刺激咽喉引起呕吐、误吸和喉痉挛,损伤鼻腔黏膜还会引起出血血液或血块可吸入气管[3]。而自制鼻咽通气道在材料上远不如传统鼻咽通气道柔软、韧性,在理论上更容易使鼻黏膜损伤致出血。�6针对上述鼻咽通气道的缺点,我们特采取以下防范措施:①严格掌握鼻咽通气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②使用前充分润滑通气道和鼻腔,收缩鼻黏膜血管;③选择与患者鼻腔大小合适的导管;④选择通畅的鼻腔,将导管垂直于面部插入鼻前庭,沿下鼻道的中心方向缓
8、缓送到咽腔,严禁指向鼻顶部方向插入,以防鼻甲损伤;⑤动作应轻巧、柔和、缓慢,遇有阻力不应强行插入,可稍稍轻柔旋转导管直至无阻力感后继续推进;⑥准备吸引装置。当分泌物较多时,可经鼻咽通气道用细吸痰管吸引,及时清除血液或分泌物,防止堵塞通气道;⑦导管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