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2074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内容摘要: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要紧盯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发现美,能表现出美,写出美的文章。关键词:作文与生活实践写作能力培养作文与生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学生作文来说,写生活是不是就是缺乏创新,要创新是不是就不要生活,这似乎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似乎也很含糊。作文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怎么处理,写生活是不是就是写那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虚构、创造、想象等算
2、不算是脱离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命题作文,对学生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我们写作的目的也是很明确,就是要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这种训练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者是勉强写作,也是胡编乱造,词不达意,学生视写作为畏途。5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就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人为的将作文的标尺拔高的缘故。作文不是别的,其实质就
3、是表达和交流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认识和体验的。而我们现实中的作文教学却脱离学生的实际,架空作文的根基,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等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们的学生将作文看得很是神秘,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写作前他们总是拿出一副架势,似乎不这样就不是写作。写作不是出于内心的需要,不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如此这般,自然很难有真实的表达,很难获得有效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也是一句空话。作文离开学生的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就像树木离开了水,
4、田苗离开了大地。何以这么说呢?5首先,就语言来说,语言离不开生活。语言是生活的反应。语言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又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还有一个生活问题。我们学习语言如果仅仅是技巧上下功夫,那么,我们是不会学好语言的。先有生活,后有语言。语言是在生活中产生,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首先因为需要而产生。学生对生活有了认识、有了感悟以后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我们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恰恰就是因为学生作文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学生的真情实感。导致学生的作文充满八股味。一个腔调,一种模型,食之味同爵
5、蜡。我们提倡语文的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不是让学生记录生活,而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让他们在作文中见出他们的人——一个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人。这个人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性的人、人情的人。命题作文并没有不好,不好的是我们的条条框框,就是这些条条框框严重的束着学生的手脚,牵制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生活,正视自己的思想,不敢正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其次,我们的语文教学太死板,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效应成为学生越不过的一道坎。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将文本的鲜活的生活内容化为几个干巴巴的特点,写作
6、手法之类的东西,我们在一个很简单的文本中都要找出什么微言大义,从中分析出个子寅卯丑来,使得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隔膜,文本成为学生高不可攀的范本。我们的学习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而是教师教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他们的那些写作手法和章法结构。文本中的生活被剥离了,文本中作家的思想情感被剥离了。语言离开了生活,文本离开它所反映的内容。自然学生很难触摸到作家心灵的那根琴弦。语言成了干巴巴的,失去血液的行尸走肉,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死结,也是学生写作的死结。提高语文5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
7、就要从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开始。让学生和语言接触的同时,触摸到作家的灵魂,触摸到作家的生活,把语言学习与作家所反映的生活,作家的思想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打破那些限制,转变教学方式,把阅读教学真正化为学生吸取语言营养的课。同时,要冲淡文本效应,给学生思想的自由,给学生表达的权利,放他们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让他们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动的生活内容,让他们在体验感悟中领略写作的真谛。所以,我主张作文教学要紧盯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就是要学生处处留心
8、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面对现实生活谈感受,发感想,抒情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感而发。到生活中去,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回到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写那些自己亲自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感受过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生活问题。5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他们怎么会没有生活呢?的确,学生每天的生活,他们所经历的事并不一定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视野,学生的生活需要心灵化,变为学生内在的心理生活的一部分,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