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ID:11277150

大小:37.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上传者:U-3269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_第1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_第2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_第3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_第4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维一体",作为作文教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特定的概念,它本身的内涵是指"三维"(材料接入系统,作文输出系统,运作动力系统)与"一体"(作文主体)的和谐统一。我们称其为新,源于两个层次上的意义:一是观念上系统性。它不是从作文教学的某一点上谈问题,而是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全部环节,充分发扬科学与民主精神,从而使作文教学标本兼治,在思想上为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奠定基础。二是操作上的实效性。任何一种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不能在实践中找到可操作的轨道,最终只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三维一体"作文教学理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不仅追求观念的进步性,还更加注重实际教学体制的构建,从而使传统教学面貌一新。不难发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为一种狭隘和封闭的教学。称其狭隘,是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技巧方面,过多地强调篇章结构和逻辑修辞,也就是说,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之间,对第一位的东西没有下功夫加以追求,更遑论学生愿不愿写的问题。称其封闭,是因为写作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局限的。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一大一小式,大作文一学期6-8篇,小作文一学期8-10篇,这两类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一线的教师很清楚,都是在教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临时赶出来的,其区别就是大作文教师讲的多一些,改的稍详细一些,小作文学生应付更明显一些而已。如果向学生作一番调查,也能发现,他们大多数是迫于一种任务而来完成这些差事的,因为主观上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客观上缺少写作的基本条件,其效果自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并不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恰恰相反,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作文教学的这种弊端。不过在有些人看来,因为是历来如此,于是便安于现状,跟随大流;更多的情况是,大家接触到了一些新思想新理念,对教学改革怀抱希望,可是面对空洞的理论,无从嫁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所以,从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确立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并据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三维一体理念下研究性作文新模式的构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二课题的含义及主要概念的界定(一)研究对象本实践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全体在读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变革作文教学观念,更新作文教学方法,让教师们从思想意识上改变对作文教学的认识,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观念发生改变,使学生的写作努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在本校内不有意识地进行横向比较,而侧重进行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二)研究内容1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一个调查,客观而又理性的了解当前我们写作教学的现状。为研究进行目标定位打基础。2写作教学的兴趣与动力研究。关于兴趣问题,对其重要性大家是有一定共识的,但是对兴趣的态度却是很不一致的,关于兴趣的培养却是我们的难题,我们务必攻克这个难题。学生写作动力,包括教师写作动力和进行写作教学的动力,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甚至是影响我们写作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难题,解决了这个难题就是抓住了写作教学的牛鼻子。 3写作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写作教学的认识非常重要,但是认识要有效果,必须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这就必须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是独具个性的,有些甚至是不可套用的。我们必须研究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和途径。(三)研究原则1注重实效性原则。我们的研究面对的是每家的"一个",他们的学习进步是第一大事,我们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每一个人都获得收获,都有进步。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注重实效。杜绝一切花架子,做实事,见实绩,脚踏实地干工作。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先进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导,盲人骑瞎马,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工作模式,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探究写作教学的规律,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同时要在先进的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实践,探究教学新途径,追求教学高效益。3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研究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各个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学生最佳发展区,确定逐步提高的方案,实施逐步提高的教学。4和谐合作原则。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分工合作。我们的研究坚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努力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合力公关的氛围和习惯。老教师多贡献经验,青年教师多贡献活跃的思维,全体教师互帮互学。5综合效应原则。我们的研究追求学校语文学习整体氛围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追求教师的整体提高和学生的整体提高。在思维方法上,从整体发展出发,集中突破一个个难点,同时不忘协调发展。比如,写作研究离不开阅读促进,阅读的提升,要有意识的转过来为提升写作服务。最后达到综合素养的提高的目的。(四)研究方法 1资料积累法。我们的研究不是造空中楼阁,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我们要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不能切断历史,不能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能不借鉴同仁的研究成果,借以开启我们的思路,寻找我们的途径。古今中外,关于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丰硕,我们要广泛阅读,探寻探求,掘微取精,在提升教师自身写作理论素养的前提下,思考针对我们的学生实际的写作教学方法,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我们要注意平时自己教学的资料积累,把我们学习的一点一滴的心得,平时教学的一个闪光镜头,学生作文的一处亮点或一个疑难,等等,都记载下来,养成积累的习惯和分析研究的习惯,在分析中发现新的出路。2实践探索法。我们的研究不是发现科学真理,而是实践证明真理,是在实践中寻求总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办法,途径。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的辅导办法,是改变写作现状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我们务必十分关注自己教学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及时研究探讨,及时总结改革,及时优化提高。3个案探究法。学生的写作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是个体性的劳动,在共性的前提下,十分注重个性研究,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作用。在注重面上活动和指导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个例的研究。发展并总结其生成规律,借以为其他学生提高借鉴。4经验总结法。教师们在研究中注意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记录,思考和提炼,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不仅是自身提高的需要,也是自己教学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我们平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课题组也帮助教师进行总结,并组织交流。5比较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教学形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不断地进行筛选,寻找最优的最合适我们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陶行知早就说过:"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每一个人都有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去想办法助长人的创造的一面,创造性的人才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现实中我们有必要对创新的概念进行科学的认识。袁振国认为"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④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从多角度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和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创造基因,我们会帮助学生改变他们原有的心理状态,会焕发出积极的创造精神,学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就学生的作文而言,我们也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作家的文章标准来衡量,甚至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而言,也不应该用培养专业作家的方法来教学。学生从不知道写作为何物,到明白写作的实质,从不会写文章到稍微入门了,从写不好文章,到写得比较好了这些都是包含了创新的意义的。(二)过程比结果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写作过程的最重要意义,不是写出了多少传世佳作,而是在写作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表达智慧等,使人的综合素养发生着变化。袁振国说:"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知识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科学都在发展之中。只有在思想深处认识到这种发展,只有使这种变化发展的观念成为思想方法,成为思维习惯,成为生活信念,才能自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可能真正获得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抓好写作实践的具体环节,在实践中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养成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写作习惯,使写作伴随终身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就会在写作中不断积累我们的智慧,发展成为创新品质比较突出的人。 (三)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表现的是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性比较强。吕达认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集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要一种综合观。单打一的写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所以我们需要从多角度,立体化地设计我们的作文教学思路,也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更新方法的角度引导教师变化教法。(四)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发展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总是以分衡量一切,而这个"分"又是按统一标准,用统一试题,在极端的时间里匆匆评判而得出的,从实践到理论都证明这是一种片面的有着许多漏洞的不利于创造精神培养的评价方法。世界是多元的,万物是多元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元的,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伤害的是多数人的积极性。写作能力的呈现也是如此,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把发现研究学生的个体情况与整体发展情况结合起来,采用多元的方法来激励,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原则,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