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

ID:11258483

大小:561.5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8-07-11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_第1页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_第2页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_第3页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_第4页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细讲之八佾第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细讲》之 八佾第三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石初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

2、,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或曰:“忍,容忍也。”盖深疾之之辞。范氏曰:“乐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而已,故两之间,不可以毫发僭差也。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谢氏曰:“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弒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学而第一谈治学为政第二谈治国平天下八佾第三开始批判现实,谈社会之病,非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共290多年)初年,诸侯不听

3、天子的号令,相互攻伐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白虎通·号篇》。春秋中期,大夫不听诸侯号令后来,家臣不听大夫号令,季氏家臣阳虎作乱1、季氏:鲁大夫季孙氏,鲁桓公的后裔,季桓子,一说季平子2、谓:评论3、八佾:八列,八佾舞,由舞者执羽而舞,以八人为一列,八列则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祭太庙所用的人数。《春秋》隐公五年左氏《传》,公问执羽人数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每列必须八人另解:诸侯六佾,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佾,四四十六人。士二佾,二二为四人。鲁国是周天子封给周公之国,周公之子伯禽为鲁君,

4、周成王感念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故在周公殁后,赐之以重祭。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故鲁君祭宗庙有八佾之舞。但天子之礼乐,只能在文王、周公庙用之,若用之于他庙,亦是僭礼。季氏是鲁桓公的后裔,为鲁国的卿大夫,他以为周公庙得用天子礼乐,故亦在其家庙中用之。此是严重的僭礼行为。4、庭:季氏的家庙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忍:一解,容忍,此事可忍,何事不可忍?忍:二解,忍心,此事他都忍心做,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呀?雪公语:学儒必须敦伦尽分,始能希圣希贤。否则所学不实,于己于人,皆有害而无益。季氏僭礼,即是不能尽分,必为鲁国祸乱之源。所以孔子严斥其非。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

5、于三家之堂?”彻,直列反。相,去声。三家,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之家也。雍,周颂篇名。彻,祭毕而收其俎也。天子宗庙之祭,则歌雍以彻,是时三家僭而用之。相,助也。辟公,诸侯也。穆穆,深远之意,天子之容也。此雍诗之辞,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于此义而歌之乎?讥其无知妄作,以取僭窃之罪。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皆臣子之分所当为,鲁安得独用天子礼乐哉?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其因袭之弊,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故仲尼讥之。”1、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仲、叔、季三孙,是鲁国的卿大夫。大夫称家,故称三家。他们是桓公的公子庆父、叔牙、季友之后的子孙,故皆称孙,又称三桓子孙。庆

6、父为庶子之长,故仲孙后改称孟孙。2、雍:《诗经》写作雝,是《诗经》里一篇诗的名称,在《周颂臣工之什》里。3、彻:通作撤。天子祭宗庙,礼成时,歌此《雍》诗以撤祭馔,今三家祭祖,亦以《雍》诗歌之而撤。4、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两句在《雍》诗中相:助祭的傧相;维,语气助词辟:训君,指诸侯公:二王之后于周封公,夏之后为杞,殷之后为宋穆穆,是形容天子温和肃敬之貌。四方诸侯以及二公都来助祭,天子是那样的温和庄严肃穆5、奚取于三家之堂。主祭者是天子,四方诸侯以及二王之后都来陪祭,三家之堂哪里有这样的场景,却唱这样的诗句,到底是何意义?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越分非礼,昭然若揭孔子的态度明明白白子曰:“人

7、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游氏曰“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李氏曰:“礼乐待人而后行,苟非其人,则虽玉帛交错,钟鼓铿锵,亦将如之何哉?”然记者序此于八佾雍彻之后,疑其为僭礼乐者发也。1、仁:内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厚意,正理,大道,根本2、礼:外在的,礼主敬,3、乐:外在的,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二者兼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