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1625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恙虫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恙虫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摘要]通过32例恙虫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归纳总结了恙虫病的7条观察与护理措施,重点介绍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重视发热期的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一般不予酒精擦浴;仔细寻找溃疡、焦痂,协助医生诊断;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焦痂、溃疡、皮疹的护理,防止继发性感染;同时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在使用氯霉素期间密切观察血象及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等工作。 [关键词]恙虫病;立克次体;观察;护理;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183.5[文献标识码]C[
2、]1673-7210(2010)11(c)-056-02 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东南沿海为高发区。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本病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日照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疫情高发区,7~10月为发病高峰期。我院2009年7~11月共收治32例典型病例。为让更多基层医护人员对恙虫病有进一步的
3、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现将该病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11月共收治32例持续高热的恙虫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2±1.2)岁。全部病例均有野外作业史或活动史,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征;其并发症主要有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等。12例入院时已并发肺部感染,2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多器官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冷寒战、高热伴全身酸
4、痛、疲乏、食欲减退等。 1.2观察与护理 1.2.1仔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1.2.1.1认真寻找焦痂或溃疡本组26例有焦痂或溃疡者,门诊首次发现60%,40%的病例均为入院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及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故仔细寻找焦痂或溃疡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恙螨幼虫好侵袭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分,溃疡一般不痛不痒,患者本人也不易觉察或即使是发现了也不重视;或溃疡发生在隐蔽处,患者羞于启齿而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如1例女性患者因为溃疡在会阴处,不好意思告诉医生,入院第4天护士在给患者翻身时发现,溃疡面积2
5、.5cm2.5cm及0.5cm0.5cm,中心覆以黑色焦痂。报告医生后,确诊为恙虫病合并多系统功能损害。经换用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氯霉素治疗,15d后病愈出院论文下载。 1.2.1.2详细观察和注意辨别皮疹根据资料报道,该病皮疹见于病程第4~6天,为暗红色斑丘疹,多为充血性,少数呈出血性,不痒,皮疹持续3~7d消退,可遗留少数色素沉着。本组皮疹检出率为61%,出疹日期为3~10d。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密切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亦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佐证。本组中,1例患者因发热待查入院,以静注阿莫西林过敏就诊,但仔细观
6、察发现皮疹虽分布广泛(遍及胸、腹、四肢、面部、嘴唇),但部分皮疹呈水疱型,而后结成黑色焦痂,考虑与一般阿莫西林过敏不同,报告医生后,确诊为恙虫病。故临床上应强调对不典型皮疹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误诊。 1.2.2观察体温 ①注意热型改变,本病一般呈弛张热型,发热期为2~14d,平均7.5d。②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浴,慎用药物降温,因大多数患者粒细胞减少,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若无继发感染,对症治疗1~3d体温逐日下降,至病程第6天降至正常;但大多数患者由于就诊较晚,毒素在体内
7、作用时间长,致使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热程亦长。3例热程达14d以上。 1.2.3对皮疹及溃疡、焦痂的护理 皮疹、焦痂若无继发感染,不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擦破皮肤,可自愈。若继发感染一定要给予相应处理。本组1例因焦痂与溃疡发生在大腿内侧,由于卫生习惯差致焦痂脱落,溃疡感染多日不愈,笔者用桂林西瓜霜、洁尔阴稀释液合用治疗恙虫病并发口腔炎而得到启发,喷敷患处2~3次/d,3d溃疡面即愈合。 1.2.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针对本病好出现并发症,特强调以
8、下几点护理: 1.2.4.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老年恙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广泛的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血栓形成,肺部受累十分常见,尤其是原发性间质性肺炎较为普遍,严重的肺部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意识变化,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