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

ID:1116253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_第1页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_第2页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_第3页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_第4页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南和县中医院影像科郑建松摘要:44例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动态CT扫描经验总结:原发性肝癌30例,转移性肝癌6例,海绵性血管瘤7例和肝腺瘤1例。以平扫选择层面,用快速注入法注射泛影葡胺50ml,在注射后15秒、25秒、60秒、120秒、300秒各扫描一次。将肿瘤的增强形态分为边缘型、中央型及无明显增强型,同时根据肿瘤的增强密度在时间上的变化,得出三种时间-密度曲线。I型曲线是速升缓降型,II型曲线是速升速降型,III型曲线起伏较小型。I型曲线为海绵状血管瘤所特有,II型与III型曲线及肿瘤的大致增强形态不具有特异性,然而

2、我们所发现的瘤旁增强灶为原发性肝癌所特有,阳性率达83.3%,无假阳性。我们认为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表现。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动态CT扫描在肝肿瘤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关键词:肝脏肿瘤动态CT扫描泛影葡胺一般资料和检查方法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25~63岁。原发性肝癌30例,肝穿24例,手术6例;肝转移癌6例,肝穿5例,手术1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和肝腺瘤1例,均经手术证实。从CT平扫选择最佳层面行动态扫描。根据Reiser氏模式,将60%泛影葡胺50ml,自前臂静脉在6~7秒内快速注入。在注射开始后第15秒,25秒,60秒,120秒,

3、300秒各扫描一次。观察肿瘤的增强形态,分别测定正常肝实质,腹主动脉及肝脏肿瘤在不同时间的CT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当肿瘤增强不均匀时,以增强最明显区测定CT值,测定CT值的游标大于8个像素点。结果我们将动态扫描过程分为两期,注射造影剂开始后1分钟内为快速增强效应期,1分钟之后为延迟增强效应期。根据快速增强效应期的肿瘤增强部位发生在瘤体中央还是边缘,将肿瘤的增强类型分为中央型及边缘型。边缘型又依据在延迟增强效应期是否向瘤体中央区弥散,分为向心型及单纯型。若肿瘤在整个动态扫描过程中,无明显增强效应,即瘤灶的密度几乎总是低于周围的肝实质,

4、我们称之为无明显增强型。另外,我们发现在平扫中某些瘤灶所邻近的正常肝实质密度区,在快速增强效应期可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增强灶,我们称之为瘤旁增强灶,其边缘型增强的区别在于其出现于瘤旁灶的正常肝实质区,仅显示于快速增强效应期,而后者出现于瘤灶边缘的异常密度区,并常持续显示于快速增强效应期及延迟增强效应期。再者,在我们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中约66%并由肝硬变征。讨论一、动态扫描中肝脏和肿瘤密度变化的生理基础: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及组织间隙,后者约为前者的三倍。试验表明,在非神经组织中,血浆内的小分子造影剂可迅速进入组织间液。

5、据观察,在1分钟时间内血浆中的小分子造影剂即有多半可进入组织间液,因此,非神经组织的增强取决于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及组织间液容量,在注射造影剂1分钟后,主要取决于组织间液容量。在我们的动态扫描中,注射造影剂后15秒反映了肝脏肿瘤的动脉供血,25秒基本反映了肝脏的门静脉供血,1分钟后反映了组织间液的相对容量。肝实质的最大增强效应发生于注射造影剂后25秒钟,这是由于肝脏血供70~75%来自门静脉,仅25~30%来自肝动脉。一、动态扫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需对肝海绵状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多

6、呈边缘向心型增强。但有1/10的原发性肝癌及1/6的转移性肝癌也可呈边缘向心型增强,并且部分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在增强后1~2分钟,甚至5分钟仍可保持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的增强效应,因此单纯依据肿瘤的增强形态及增强后肿瘤是否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的变化进行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是不可靠的。1型曲线(增强密度呈速升缓降型)为海绵状血管瘤所特有,我们称之为血管瘤性曲线,血管瘤的持续增强效应表现在增强后1分钟时,肿瘤的增强密度高于肝实质的增强密度,而不是与肝实质密度相同,因此在动态扫描中,肿瘤的时间密度变化对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

7、癌的增强效应在时间上的变化是基本相同的,但原发性肝癌多呈中央型增强,转移性肝癌多呈单纯边缘型增强。据Muramaisu等报道,转移性肝癌,尤其是来自结肠或直肠的转移性肝癌,在动态延迟扫描中,约93.8%的肿瘤可出现周缘性低密度区。我们认为,根据肿瘤的增强形态、病灶数目,并结合病史,基本可鉴别这两类肿瘤。肝腺瘤的增强形态及时间密度曲线的变化,均与原发性肝癌基本相同。据Mathiea等报道,他们研究了50例肝腺瘤及结节样增生的动态CT扫描,发现此类肿瘤的增强形态及增强效应在时间上的变化均与原发性肝癌无明显差异,因此,鉴别此类肿瘤是相当困难的。

8、然而,值得提出的是,我们所发现的瘤旁增强灶仅见于原发性肝癌,阳性率83.3%,无假阳性。我们认为瘤旁增强灶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表现,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对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