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ID:11092760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_第1页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_第2页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_第3页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王凯孙建平刘丽秋马瑞霞李玉山周立冬【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的作用。方法健康ethodsAUUOmodelin)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肾间质的广泛沉积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本质[2]。肾间质纤维化的促进因素涉及范围较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公认的强致纤维化因子[4]。骨桥蛋白(OPN)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可以多种不同的成熟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及正常体液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以引起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炎性细胞可产生TGFβ1,参

2、与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ECM的过量合成,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本实验选用TGFβ1、OPN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缬沙坦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50只雄性ARK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仪(型号AGⅡ)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  1.2.2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片厚2μm,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在200倍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  1.2.3OPN检测采用EliVision法,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

3、有限公司,切片厚度2μm,一抗为兔抗大鼠多克隆抗体(1∶100),二抗为羊抗兔IgG(1∶100),DAB显色,并以0.01mmol/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采用ImageProPlus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每张切片随机采集10个视野,检测阳性目标累积吸光度、空白区域面积,计算切片平均吸光度,用其反映OPN的表达强度。  1.2.4TGFβ1mRNA表达检测采用RTPCR方法,以SimplyP总RNA提取试剂盒(杭州博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总RNA,严格按照其说明书操作。在核酸蛋白测定仪(德国Eppendorf)上测定总RNA的吸光度(A)值并计算其浓度。RT及PCR

4、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日本TAKARA公司)。TGFβ1引物:正义链5′GCCTGAGTGGCTGTCTTTTGA3′,反义链5′GGAAGGGTCGGTTCATGTCAT3′,扩增产物长度为197bp。GAPDH引物:正义链5′GCAAAGTGGAGATTGTTGCCAT3′,反义链5′CCTTGACTGTGCCGTTGAATTT3′,扩增产物长度为108bp。TGFβ1的扩增条件为:94℃2min,94℃30s,58℃30s,72℃1min,共32个循环;GAPDH的扩增条件为:94℃2min,94℃30s,58℃30s,72℃1mi

5、n,共30个循环;最后均72℃终末延伸10min。取上述扩增产物5μL在含溴化乙锭(0.5mg/L)的20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线透射凝胶成像仪(法国VilberLourmat公司)检查有无特异条带并扫描各电泳带的灰度值,用美国BioRad公司的MolecularAnalyst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其与内参照GAPDH吸光度比值。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对所测结果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均数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生化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6、及缬沙坦组大鼠术后第3天Scr及BUN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0、20天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5~40.83,q=3.32~11.87,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Scr及BUN术后第10、20天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q=3.36~9.55,P<0.05、0.01)。见表1、2。  2.2术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光镜下观察,术后第3天,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灶状空泡和颗粒变性,肾间质偶见灶状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除变性外,部分出现崩解脱落及再生,部分呈灶状上皮细胞萎缩,管腔扩张,萎缩小管周围出现

7、纤维化,伴少量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第20天后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加重,呈多灶分布。肾小球始终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形态学差异。对照组大鼠肾脏无形态学异常。  2.3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肾组织OPN表达的比较  对照组肾组织中OPN主要表达于部分肾小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及一些集合管上,肾间质未见着色;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缬沙坦组大鼠自第3天起OPN在肾小管间质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F=64.36~231.51,q=14.17~30.42,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