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应用及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当代医学2o09年1月第l5卷第1期总第l56期contemporaryMedicine,Jan.2【)(】9,vo1.15No.1IsSueN0.156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张燕/[摘要]便携式化疗泵利用弹力收缩的作用,控制进药的速度,定时,定量将药注入患者体内,恒定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化疔药物对全身的毒副反应.综述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应用及护理,能减轻消化道肿
2、瘤患者因化疗需长时间卧床的痛苦,保证患者轻松顺利的完成全程治疗;既提高了患者的化疗效果,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无痛性治疗途径,深受患者欢迎.[关键词】便携式化疗泵i消化道肿瘤;持续化疗;护理化疗是消化道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与药物浓度和有效的接触时间,药物在肿瘤病灶局部尽可能地高浓度,长时间的存在,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关键.便携式化疗泵对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化疗方法.便携式化疗泵利用弹
3、力收缩的作用,控制进药的速度,定时,定量将药注入患者体内,恒定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J.应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能提高临床化疗的效果,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和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和渗漏,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化疗计划起到积极作用,更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应用现状1.1便携式化疗泵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1.1.1便携式化疗泵的基本结构便携式化
4、疗泵它的外面是一个硬塑外筒像奶瓶大小,内有一个弹性贮药囊,泵体借微粒滤器与外导管相连,顶端外填充口主要是采用弹性贮药囊输注药液,由无菌保护装置(帽子),过滤器,弹性贮液囊,外壳及连接管组成,分2ml/h,5ml/h两种,每个可容纳液体275ml.1.1.2便携式化疗泵的工作原理便携式化疗泵是一种轻便的抛式(一次性)新型的输注泵,是利用化疗泵内储药囊的弹性收缩作用控制药物的输出速度,以持续弹性压力推动液体输入,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在病人体内保持恒定的血药浓度,使药物在体内停留长达48h,甚至120h,从
5、而增强抗癌细胞活性,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1.2便携式化疗泵的优点1.2.1便携式化疗泵能有效控制用药的浓度,速度,剂量和时间5一氟脲嘧啶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基本药物,以往常规应用5一氟脲嘧啶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较差,是由于5一氟脲嘧啶是时间依赖性药物,适以小剂量长时间静脉持续给药,而一次治疗量常需要48~l20小时持续静脉滴入.如果采用普通闭式静脉输液,将会给病人带来诸多不方便.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化疗泵进行持续化疗,患者可携带活动,解决了传统输液患者长时间卧床的不便.1.2.2彭利芬等分
6、析206例应用便携式化疗泵配合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植人术(PICC)持续化疗的护理,结果是保证5一FU的最佳有效血药浓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化疗期间均未发生穿刺作者单位:20.O90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张燕部位感染及血管损害,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2.3采用电子化疗泵持续泵入化疗药物,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明显比传统的输液化疗时胃肠道反应减少,减轻.1.2.4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欢迎.1.3便携式化疗泵的操作方法1.3.1配药方法根据化疗泵的容量=预计输注时间(h)×设定
7、流速(mL/h)+残余量(mL),计量出所需加入的药液量.残余量一般为3mL.稀释液一般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以5%葡萄糖为标准,当用生理盐水时流速可增加l0%.1.3.2药液注入方法无菌操作下取下化疗泵顶端填充口的帽盖,先加入稀释液后,旋下延长管远端的翼状帽,让稀释液自动将延长管内的空气排出,直到有一滴稀释液流出后旋紧翼状帽,再加入化疗药液.,1.4便携式化疗泵药物的选择1.4.1化疗的选择根据药物的剂量,持续时问选择每小时2m1或每小时5ml的化疗泵.1.4.2采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是时间依赖
8、性抗代谢药的典型,其特点:半衰期短,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副作用小.持续静脉点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输注法.草酸铂+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持续静脉点滴是治疗消化道肿瘤比较有效的方案之一.化疗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2便携式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的护理2.1心理护理存是一种心理特征,它能使人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护士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关心患者,尽量满足其需求;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