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症急性胰会腺炎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症急性胰会腺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分析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护理资料。结果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3.7d,无一例发生胰周感染或腹腔感染。结论通过护理措施,可以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获得理想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治疗效果。【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作者单位:136500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1],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科急症,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2、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两者的临床预后截然不同,处理亦不一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院后,即使已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恢复。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如不及时抢救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治疗和护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在病情监测和护理上要求也特别高。现将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护理体会如下。1.1一般资料6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6~67岁,平均47.6岁,其中暴饮
3、暴食诱发13例,胆源性疾病诱发17例,无明显诱因6例,复发性胰腺炎4例,胃癌术后诱发1例。所有患者均以急性上腹痛为主诉,而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查血尿淀粉酶增高,经CT扫描而确诊,均行保守治疗,根据病情逐步给肠内营养。1.2治疗方法常规采用解痉、止血、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外,均予抑制胰腺分泌和胰酶活性的药物,配合中药汤剂口服。2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3.7d,无一例发生胰周感染及腹腔感染。3护理措施3.1观察和判断病情观察神志、体温、脉搏
4、、呼吸、血压及有关体征,白细胞计数,血清和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如血淀粉酶持续升高或下降,考虑出血坏死或合并感染。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电解质失衡情况,留置导尿时,应每小时记录尿量。3.2一般护理3.2.1休息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使胰腺负担减轻和脏器血流量增加,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3.2.2饮食为了减轻胰腺负担,抑制胰腺分泌,饮食要如下。63.2.2.1急性发作期数日内应禁食,经口的水分补充也应禁止,可以从静脉静注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5、,切忌过早进食。3.2.2.2待腹痛呕吐基本消失,白细胞、淀粉酶减至正常后可以给不含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流食,内容包括米汤、稀藕粉、杏仁茶、果汁、果冻等糖类食物,对胰腺外分泌无刺激作用,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热能补充。3.2.2.3禁用鸡汤、鱼汤、奶类、蛋黄等脂肪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和肉类及蛋白质食品。3.2.2.4在以上基本适应后,适当增加蒸蛋清,少量南豆腐汤食品。3.2.2.5症状进一步好转,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无脂肪(极低脂肪)的半流食。内容除流食外,还包括米粥、素挂面、素馄钝、面包、饼干(
6、少油)及少量碎菜、水果等,少食多餐,每天5~6餐。3.2.2.6绝对禁酒,一般痊愈需2~3个月,预防复发,仍需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富含脂肪的食物。3.2.3胃肠减压吸引胃内容物,使胰液分泌减少,因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可刺激一线消化液分泌,增加胰腺负担。减压管内注入碱性药物,可中和胃酸,间接刺激胰液分泌。腹痛缓解后停止胃肠减压。3.2.46加强口腔护理和尿道口护理,预防口腔和尿道口感染。3.2.5减轻疼痛的护理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主诉,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部位、性质、规律),引起和缓解疼痛的因
7、素,伴随症状,心理状态,寻求减轻疼痛的对应措施。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可弯曲膝盖靠近胸部,以缓解疼痛,放松腹部肌肉,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疼痛减轻时,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解释疼痛原因,如有可能,告知疼痛维持的大概时间,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合理反复应用止痛剂,抗胰酶药物。3.3治疗护理3.3.1镇静解痉药物应用的护理如应用杜冷丁加阿托品药物时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可缓解疼痛,促进病情好转,剧痛时需迅速控制,使用杜冷丁时对Oddi括约肌影响小,配合解痉药物可减少副作用。了解药物的作用和
8、副作用,如阿托品除解痉作用外可引起心动过速,口干、腹胀,加重肠麻痹等。禁用吗啡,因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腹痛。3.2.2输液禁食期应输液2000~3000d,在胃肠减压时液体应适当增加,必要时输血,补充电解质和适当应用抗生素,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发生。3.3.3体位无休克时鼓励患者采取低半卧位,勤翻身,施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使横膈下降,减少横膈压力,增加肺的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63.3.4控制感染,降低体温[2]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必要时作细菌培养,以便及时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