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

ID:1103826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_第1页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_第2页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_第3页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_第4页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校通识课程构建原则内容摘要:通识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秉承人文性、知识性、系统性的原则,以增进人文关怀为指向,以拓展知识面为目的,以课程的关联为标准,实现课程体系的完善。关键词:通识人文知识系统通识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对通识课程的认识并不全面,学界多论及其重要地位,但忽略了对课程构建原则的研究。笔者认为通识课程的构建应秉承人文性、知识性、系统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通识课程的重要作用。一.人文性7人文性是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作为所有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教育,通识教育借助通识课程“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

2、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得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虽然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但是通识课程指向性更为明确。它以人为起点,重视对人的培养、塑造、完善,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都体现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所以人文性应当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的原则。具体来说,通识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和“人如何更好为人”。首先,“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性,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周易·责辞》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是自然,人文

3、则代表人类文明和文化。文明和文化代表什么?从文化的拉丁语义来看,文化表明人通过耕作、园艺生存下来。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明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总和,尤其特指精神的财富,如文艺、哲学等。这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所以劳动不仅改造了外在的自然,也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也是对自我和社会的改造。在痛苦的人和快乐的猪之间,人选择了前者,人宁可痛苦理性地活着,也不愿意平淡庸碌地存在。人之为人的秘密就在于此,人的伟大、价值和尊严都源于此。通识教育的人文性应当让学生明白这点,让他们通过人文教育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意味着人开始摆脱浑浑噩噩。

4、这正是阿波罗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寓意。7其次,“人如何更好为人”让人明确人应如何活着。人本应活得自由且有价值,但在中世纪却并非如此。中世纪的人在神的庇护下失去自我,抱着原罪的心态仰观神像。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人性、思想也被深深压抑着,人并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然也不明确如何“更好为人”,直到文艺复兴,这个现象才有了改观。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开始了对神权的挑战,他们坚信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用理性抗拒蒙昧,用思维挑战盲从,借助复兴传统的旗帜,开启理性之门,启发现代人的思想,让人认识自身的价值。正如恩格斯所言“在它

5、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2]启蒙教育的人文性体现在这里,它阐明了人应当如何活的问题。在今天,这两个理念也不过时。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现代人虽事业成功,却身心疲惫,拥有财富,却不快乐。校园也是这样,在重视科学教育弱化人文教育的今天,一些大学生成绩优秀,心理却不成熟,他们不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最后造成了悲剧。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又名幸福课)通过启发性教学,让学生发现幸福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被学生誉为改变一生的课程,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对人文性坚守。这再次证明通识课程构建要秉承人文性原则

6、。二.知识性知识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和外界自然认识的总和,是文明的结晶,包括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这些知识,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具体而言,知识性的原则应体现在以下几点。7首先,处理好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关系。当代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既有科学的竞争,也有文化的竞争。科学的竞争代表一个国家科技的硬实力,文化的竞争则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如文化、价值观、道德等。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虽摸不着,但效果非常显著。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方面责任重大,但科技实力的增强不能只依靠科

7、学知识。事实证明,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无不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兼具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如此,他在走科技强国之路的同时没有放弃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他指出人文知识让他在科学创新方面受益良多,让他能以诗性的眼光去看待科学问题,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当代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趋势已经初现,科学和人文存在极大的功能互补性。我们鼓励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涉猎人文学科的知识,如哲学、社会学,以加深对自身和社会的理解。同时也鼓励文科专业的学生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数学,让其逻辑思维更加严密。最终让理工专业的学生具有人文底蕴,让文科专业学生受到科学精神浸染,成长为复合型

8、的人才。7其次,处理好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