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6452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构建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构建探微一、引言 为矫正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弊端,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中国大学在通识教育的观念上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因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陷入种种误区。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指出:“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不能只是理论”(转引自钱文彬、黄启兵,2005)。复旦大学校长王洪生认为(2007),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着三方面的严峻挑战:人文精神的缺失、创新动力的不足和素质结构的失调。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仅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
2、的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很多学生成了训练有素的“考试机器”。如今,高分低能的毕业生就业时屡屡碰壁,一些青年学子缺乏创业精神和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不求进取、自暴自弃。在这一背景下,注重创新、能力、方法和性情培养的通识教育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效地推行和实践通识教育,除了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外,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质等也不容忽视,因为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推行通识教育的进程和效果。大学英语课是我国大学生的
3、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还直接影响着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通识教育的理念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通才教育”或“一 般教育”等,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精神自由、心灵解放。该教育理念首先在专业主义最盛行的美国应运而生,1828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报告中第一
4、次使用了“generaleducation”;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1930年推行了经典名著学习运动,被称作现代通识课程的先河;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第一次呈现了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后来通识教育成为哈佛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至此,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在美国演化成了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并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HenryRosovsky)(1996)指出,“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达到五项标准:①要有最起码的沟通与说服力
5、;②对宇宙、社会、人类要有基本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③在生活品质、阅历上有较宽的视野;④遇到进退两难时,在道德选择上要有足够的明辨力;⑤在主修科目上能掌握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数据,未来可在较深基础上触类旁通,以确切证鉴、下结论,甚至说服他人。”这五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培养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思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一教育理念对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和教师素质培养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我国台湾学者黄俊杰(2001)将通识教育概括为“一种建立人
6、的主体性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解放的教育”。香港学者何秀煌(1997)则认为,“事实上,通识教育并没有什么实相或本质可以加以界定。无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是否一贯,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通识教育内涵丰富、无固定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它会有不同的界定,各个地区、各个高校在推进通识教育时需发挥积极主动性。 三、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教师素质构建的启示 十几年来,基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中国大学要为国家教育和民族振兴做出贡献,除了在课程设计、培养计划等方面
7、采取措施外,还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修养的师资。 1.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 通识教育理念与我国《大学》中总结的实现人生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一些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识教育理念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观点即“修身”,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每一位人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在历练中成长,为报效祖国和民族复兴默默奉献。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正直善良、胸襟坦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和鲜活教材。
8、我们的一句话,也许能够改变一个学子,甚至是一届学子的人生,所以我们要以身垂范,胸怀祖国,上好每一节课。 2.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修养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交叉学科知识面相对较窄。很多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对文学和翻译知识了解甚少,而很多研究文学和翻译的导师缺乏基本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更是知之甚少。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修养,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