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4918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探微 摘要: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大学对学生的培养,首先注重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即所谓的“成人”教育,或称通识教育,其次才是专才教育。因此要把握住通识教育的特殊性,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管理素质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使年轻人创造自我、自我发展的地方,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在台湾叫做通识教育,香港叫做博雅教育,即我们所谓的通才教育。以美国大学为例[1]―[5],大学生如果要成为能够进一步独立发展的人,应该具有五种中心课知识,第一门课是历史和社会分析,一方面是历史学,对一些历史片断进行分析,另
2、一方面是社会分析,这是一门必修课,理工的、计算机的、哲学的都要开设这门课。第二门课是文学艺术,以此提高学生对艺术和文学的鉴赏能力。第三门课是外国文化。还有一门中心课是道德推理,如儒家伦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或各种其他的社群伦理,或正义、或自由。再就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关的课,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量化能力,如计算机、统计学。每一个大学生无论属于哪个专业领域,都要学习这些。其他学者也有对我国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的[7]―[11]。5 通识教育应该完成几个理念和目标:通过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做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准备,以实现初步的社会化;通
3、过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等教育,提高心理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心灵得到陶冶,使学生懂得传统和世界文化艺术、思想和价值观;通过自然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应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技能,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在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针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问题,应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通识教育,转变观念,合理建构课程体系并健全管理体制。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通识课程体系建设5 为了达到建设优质通识教育平台的目标,要向高标准看齐,在通识教育开设的公选课程的基础上,召开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分析现有课程的优缺点
4、,充分挖掘现有资源,鼓励教师开拓思路,开设更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初步规划几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公选课程,如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情怀。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采取一种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各专业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上自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读其中一半以上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不同系联合教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广的视野学习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定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连接起来,要与学生的未来相关,使学生对他们所学学科产生持续兴趣。一旦满足其中的一个或
5、几个目标,这些课程就可以计做通识教育学分。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这些学分可以重复计算,也可以相互替代,学生自由选择。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选用优秀教材,自编符合学生实际的高质量教材。同时积极建设通识教育的院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大批的教师支持和关心通识教育,因为通识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各专业任命优秀教师来承担课程教学。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抓好继续教育,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调整好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
6、年龄结构。加强年轻教师队伍培养,并提高学历,增加进修机会,引进部分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型人才。要使教师转变观念,改变重理轻文的倾向,注重充实人文社会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以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教学研究 在教学大纲的编写上,注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使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逻辑学和数学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推理技巧,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做出合理推断和决策。在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中,应用道德准则和政治信仰进行判断。通过全球社会学习,学生了解与自身不同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帮助他们理解不同信仰、
7、行为举止及社会组织方式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5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介入机会,空余出一些时间专门用于提问和讨论。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作品大赛,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社会调查,运用所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社会经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