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

ID:10977946

大小:7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_第1页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_第2页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_第3页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_第4页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印度文学的中国承受史,在世界文学交流史上有着特殊位置,所以越来越遭到中外学者的注重。为您编辑了“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普通以为,中国承受印度文学始于东汉的佛经汉译,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对印度文学的承受呈现了全新的场面,既包括以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代表的印度现代文学,又包括印度古代文学。我们对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印度古代文学的翻译、引见、研讨、吸收、运用,合称为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承受。研讨现代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

2、的再承受,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它不但能够彰显汉末至宋代的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第一次承受,而且,随着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再承受研讨的深化,关于我们比拟文学研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关系史的编写,都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印度古代文学再承受的两次高潮  自197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悄无声息地陆续出版了一批有着特殊学术史意义的书籍。囿于信息局限,据不完整统计有: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曼涛主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佛教对中国小说之影响》,朱传誉主编,台北:天一出版社,1982年;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

3、说研讨》,王国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六朝志怪小说研讨》,周次吉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郁龙余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孙昌武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禅思与诗性》,孙昌武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佛教文学精编》,陈允吉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4、年;  《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胡中行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文坛佛影》,孙昌武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古典文学佛教溯源十论》,陈允吉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讨》,吴海勇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  《佛经的文学性解读》,侯传文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  《梵典与华章》,郁龙余等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拟研讨》,王立著,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  《佛教与唐五代文言小

5、说研讨》,俞晓红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佛心梵影——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王向远等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陈允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古代文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怎么写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以及高尚的人格、渊源的民族肉体、是中国人民思想、聪慧、感情以及真善美的交融结晶。  1.文化内涵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多是

6、包含了政治、杂话、史志中的非盲目性理论,即便在《二十四诗品》、《文心雕龙》等地道性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化论述从客观上留下宽广考虑空间、与话语空间,并构成多维度研讨。因而,今人多从儒、道、释等角度动身,也有人从民俗、历史、书法、音乐、绘画、文献、经学、考据等多方面学科停止深化讨论与剖析,例如童庆炳教师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理想意义》一书中,就是以文艺心理学为动身点,论述了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郁陶”、“蓄愤”等思想,并提出更有见解性、愈加科学的观念。针对古代文学这一特征,以文化经济学为动身点,以为这是一个

7、富矿型学科。固然它作为传统学科,必然呈现很多超积聚研讨现象,且学术人口超编严重,但是由于它的内存丰厚,并可提供多元化学术选题,因而不会呈现“词穷”、“学术撞车”等现象,这也是其自然、科学的优势,利于不时积聚价值。  2.文学现象的阐释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对古代文学现象的直接论述,同时是现代文学研讨的重点对象,可发挥“以古释古”的作用。由于它没有时期的差距和语境的隔膜,因而具有现代文论中缺乏的直接性、有效性。例如以金圣叹的“草蛇灰线法”解释《水浒传》的构造,远比应用现代叙事学晦涩、繁琐的理论更明白;而应用庄子“坐

8、忘”、“心斋”等思想剖析苏东坡的“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比本格森的直觉主义观念论述得更到位、更深入。当然,这种“以古释谷”仅是诸多阐释办法的其中一种,而任何一种办法都不是独一的,但能够发作共同效果,可见中国文学理论的价值性。再加上先天近缘的便利性,在论述古代文学时,古代文学理论更具有优先性。因而,研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不只是“学问考古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