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

ID:10950306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_第1页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_第2页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_第3页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_第4页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岩斜区脑膜瘤12例显微手术研究[摘要]目的:总结12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结果:8例(66.7%)全切除,2例(16.7%)次全切除,2例(16.7%)部分切除。半年随访9例(75%)恢复正常工作。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18-02岩斜区肿瘤较少见,在此部位常见的肿瘤为脑膜瘤。由于其解剖部位具有特殊性

2、,内有重要的血管及脑干,手术中瘤体暴露困难,因此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手术切除率低。在此报告我院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2例并进行初步的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部分岩斜区脑膜瘤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6个月。61.2临床表现其中头痛、头昏8例。复视3例,眩晕4例,行走不稳2例,听力下降2例,面部麻木3例,偏瘫4例,共济失调2例。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3例,后组颅神经麻痹1例。无明显体征1例。1.3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行头

3、颅CT及MRI检查,7例行MRA检查。病变多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界清楚,CT是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IT1为等或低信号,T2为高或等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按照Sekhar等[1]对岩斜区肿瘤的分类,其中2.5~4.4cm的大型脑膜瘤11例,4.5cm以上的巨大型脑膜瘤7例。MRA检查3例小脑后下动脉移位,未侵犯海绵窦及颅外。1.4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耳后S形切口向中线延伸,骨窗暴露上达横窦,外达乙状窦,向内达中线,下面咬除枕大孔后缘约2.5~36cm,必要时咬除寰椎甚至枢椎的后弓。镜下开放枕大池,缓慢放出脑脊液使小脑塌陷,多能得到满意的操作空间。若肿瘤较大或质地较硬,可考虑术中行

4、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或脑室穿刺外引流,肿瘤大多与颅神经和脑干有蛛网膜层相隔,后组颅神经均粘连于肿瘤的背侧,细心剥离,于颅神经间隙内行肿瘤囊内切除,可使用CUSA,可于切除肿瘤时达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的目的,待肿瘤缩小,张力减小后再进一步锐性分离肿瘤表面的颅神经。脑膜瘤血运丰富,有的质地坚韧,切除难度较大。2结果本组8例(66.7%)患者全切除,2例(16.7%)次全切除,2例(16.7%)大部切除。术后予胃管鼻饲,5例行气管切开。9例(75%)恢复正常工作,其中2例声音嘶哑,1例一侧肢体不全瘫。3讨论岩骨和斜坡区域的脑膜瘤常同时累及岩骨和斜坡,故统称为岩斜区脑膜瘤。其附近区域解剖

5、结构重要而且复杂,手术难度高,全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多,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是极大的挑战。Kawase等[2]根据MRI上脑膜瘤与脑干之间蛛网膜下腔存在与否及有无脑干水肿将脑膜瘤与脑干的关系分为Ⅰ~Ⅲ级,Ⅰ级MRI显示肿瘤与脑干之间有蛛网膜间隙存在;Ⅱ级肿瘤与蛛网膜之间无间隙,也无脑干水肿;Ⅲ级显示肿瘤与脑干之间无间隙,同时有瘤周水肿,并以此作为能否将肿瘤全切的依据。6乙状窦后入路这一经典的手术入路为神经外科医生所熟悉,手术入路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较快[3]。乙状窦后入路主要对于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肿瘤向桥小脑角、中下斜坡方向生长者比较合适。国内有文献报道,其全切除率与

6、乙状窦前入路无明显差别[3,4]。但也因为在后颅窝诸多神经之间隙内操作,损伤神经的可能较大,向海绵窦及颅外或向中线对侧扩展的肿瘤切除困难。Goel等[5]认为该入路无需进行岩骨的钻磨就容易暴露肿瘤,肿瘤脑干界面,肿瘤下侧部以及肿瘤附着于岩尖后方的基底。临床实践发现,岩斜区脑膜瘤能否达到全切除,能否获得满意的疗效,骨窗暴露范围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6]。手术难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质地、肿瘤与脑干粘连的程度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及神经的关系。6我们认为:①岩斜区脑膜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尽早手术,提高治愈率[7]。岩斜区脑膜瘤发现时往往肿瘤已生长较大,而症状仍相对不明显,故须提高

7、对相关轻微症状的警惕,早诊断、早治疗。②做好术前评估,术前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详细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的岩骨、斜坡、脑干和颅底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良好的术前评估及精巧的显微操作对于保护神经血管至关重要。③岩斜区肿瘤大多可用乙状窦后入路达到全切除,肿瘤向幕上发展则联合幕上入路。影响肿瘤全切的因素包括与脑干、颅底大血管的粘连情况及肿瘤的血供、质地。肿瘤与脑干、颅底血管粘连过紧、血供丰富、质地过硬则往往难以全切。④术中开放枕大池,逐渐释放脑脊液,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