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基于在校大学生视角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增强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今年暑假我们就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组员当地的各招聘现场进行访问分析,寻求影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及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心理,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确定目标,完善
2、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也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1.现状分析(1)就业现状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将近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竞争对手增多是他们寻找工作时的困难之一。当然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无疑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目标更高的人,其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
3、中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我们发现面对压力大多数人选择了面对——求职是大多数人毕业的第一选择,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签约,求得一份稳定,再谋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在职场的大环境中生存,如何获得更贴近生活的知识,从而提升我们各方的能力,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但就业人数的增加,竞争力的增强并不是就业问题的根源。事实上,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大学生本身,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有哪些不利因素呢。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专业不像理工类那样具有“垄断性”,专业知识与实
4、务有所脱节,且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是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再者就是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由于财经类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约80%的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均表示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待提
5、高。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了解甚少,有约82%的人认为就业信息来源不足导致他们错失很多就业机会。更深层次的方面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专业适合做什么,并不了解企业、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几乎90%的人希望了解人事经理的用人之道。(2)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根据我们对诸多应届毕业生的访提问,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对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有很多看法的,总结起来说,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就业服
6、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也是在毕业生就业当年组织的短程化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如何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制度指导的辅助性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不足。第二,目前高校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咨询机构。第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缺乏实效。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对
7、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也存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的现象。第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存在短程化倾向。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
8、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内容较狭窄,没有新意。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也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就业指导的对象重点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2.调查研究分析周济部长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