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34317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饮酒》其五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饮酒》其五研读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难得的醇厚清雅之作。这一流派的诗歌有着雅淡色彩,幽深的意境和闲适澹泊的情趣,提倡回归田园,触及生命的本真,是诗词艺苑中的一枝奇葩。陶渊明则以其诗歌的数量和质量稳居田园诗之榜首,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本学期学的《饮酒》其五是陶诗的经典之作,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呈现的“无我之境”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了三个环节:一、析题、介绍背景。本诗名为《饮酒》,实则与“饮酒”之事无关,内容多寓感慨。《饮酒》诗一组二十首,作于陶归隐之初
2、,本篇为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在陶之前,中国的文人多以屈原所树立的忠君爱民,以死报国作为人生道路的方向,而陶却首开先河将出仕为官当做忧思劳形的苦役,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正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开创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不仅仅是他的诗,亦是他的人格。二、赏析诗歌。第一步,由诵读入手,对诗歌进行初步了解。第二步,疏通诗意,划分层次,整体感知全诗。第三步,对诗歌进行品析。首起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平淡的言语中诗人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静谧田园的赞美一览
3、无余。“结庐在人境”,却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陶渊明本出生于贵族之家,其祖上为官的不在少数,想来门庭若市之况也应是寻常。于闹市之间却能寻得心灵的宁静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说出了隐逸的真谛:因为心远,外界的喧嚣于我已是无物,功名利禄归为粪土。这一精神境界亦体现在陶渊明“家蓄无弦琴”的典故上:唐人修撰的《晋书·隐逸传》中说:“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实,素琴于陶渊明而言,仅是其悠然遐思的一种器物与他人无关,“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4、”。他的人生、他的诗文亦是如此。这正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一如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三昧真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全诗的精髓。本为田园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却赋予了其醇厚、美妙的意义。苏东坡对此曾有一段精彩评论:“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语句间求之。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竹庄诗话》)。诗人采菊东篱,沐浴着秋后的暖阳,倾听着泉水激石的天籁之音,呼吸着菊花淡雅的清香,这般的意
5、境定是妙不可言,令人神往。“采菊东篱下”是“俯”,“悠然见南山”是“仰”,在“采菊东篱下”的不经意之间抬起头,秀丽的南山就扑入了他的眼帘,一个“见”字可谓妙绝。一俯一仰,人的清淡闲适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之趣水到渠成,遂成千古绝唱!“菊”“东篱”“南山”这些意象后来成为了高雅、归隐、田园的象征物,看似随意清淡,细细品味却滋味无穷。此时已是夕阳西下,黄昏暖暖,空间迷茫的温馨和时间冲破的苍凉笼罩着远处的南山(庐山),飞鸟结伴相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倦飞知还的飞鸟,这淡淡的斜阳远山,组成了中国千百
6、年来对暮色情思不舍的歌唱。自然的宁静和安详足以抚平所有的焦虑,所有的惆怅,生命在此刻达到了极致的完美。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实化虚,以虚涵实,诗人由大自然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已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了。正所谓“大辩不言”,其中所涵盖的个中滋味唯有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才能慢慢品味了。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陶渊明的诗,大多
7、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结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实化虚,以虚涵实,妙极!就其思想来说,当源于庄子:"辩者也,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齐物论》);"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诗人说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但又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当然,也无须用言语表达。诗人由"欲辩"而达"忘言",这也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吧!就艺术而言,它涵盖了更多的,更丰富的、
8、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各中滋味,就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了。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