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16760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1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适宜指端缺损的修复。【关键词】 指;组织缺损;岛状皮瓣指端缺损是一种很常见的创伤,其治疗的方法很多,有邻指皮瓣、推进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均有其优缺点。我科于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为10例患者进行了修复指端缺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2、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2指。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2~50岁。受伤原因:电刨、电锯、切割等。伤指包括:食指6例;中指4例;环指2例。本组皮瓣面积最大为2.5cm×2cm,面积最小为1.5cm×1cm,8例随访:一般3周,最长3个月,平均1个月。 1.2 皮瓣设计: 以指背正中线作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位于远指间关节桡背侧近端或尺背侧近端,旋转点的选取基本原则为其至创缘的最短距离,根据受区缺损面积的大小及形状设计皮瓣,皮瓣周缘大于创面1mm~2mm,皮瓣设计在手指近节背侧或近指间关节背侧
3、,蒂部长度为旋转点至创缘的最短距离加0.5cm,皮瓣较创面大1/10,蒂宽为0.5~1.0cm。 1.3 手术步骤: 先切开蒂部皮肤,在真皮下向两侧锐性分离0.5~1.0cm左右,沿皮瓣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远侧缘结扎指背静脉,从皮瓣近侧缘开始,在伸肌腱浅面掀起皮瓣,向远侧游离,直到蒂根部,形成以指动脉背侧支及两侧部分皮下组织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再在蒂根部与创面近侧缘之间切开,行明道转移,将皮瓣转移到创面,缝合皮肤。供区行游离植皮. 1.4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扩血管、抗凝,抗痉挛药物及抗生素1周,保暖。12d拆线。 2 结 果
4、 本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大多在解剖后2min,才能见到皮瓣的血供,逆向转移到受区后术后皮瓣多颜色苍白,术后12~24h均转为红润,但部分皮瓣术后1~3d后表面皮肤水泡形成,表皮下积血,真皮层尚红润,但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缩短,这时可积极换药,排除表皮下积血,3~7d后,表皮下渗血减少,毛细血管充盈反应逐渐恢复正常。12d拆线,切口大部分Ⅰ期愈合,皮瓣及供区游离皮片全部成活。8例随访:一般三周,最长3个月,平均1个月。皮瓣在受区生长良好,质地柔软,患指伸屈功能正常. 3 讨 论 3.1 解剖学基础: 指背皮肤的血供很丰富。两条指背动脉
5、分布于指背近节,指固有动脉在走行过程中,发出若干背侧支分布于整个指背,这些背侧支及指背动脉又形成吻合,互相连接,构成筋膜血管网。本皮瓣切取时,携带了较宽的筋膜组织,并保留了转移侧蒂与指侧方的筋膜联系,将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包含在蒂内,使皮瓣带有动脉血供。 本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在解剖后2min,才能见到皮瓣的血供,可能指动脉背侧支较纤细。逆向转移到受区后术后皮瓣多颜色苍白,为蒂部折叠所致。因其蒂部为筋膜血管网,故术后12~24h均转为红润。部分皮瓣术后1~3d后表面皮肤水泡形成,表皮下积血,为静脉回流障碍。3~7d后,静脉回流建立,故逐渐恢
6、复正常。3.2 本皮瓣优点 3.2.1 可修复较大的创面: V-Y推进皮瓣及Snow氏皮瓣是修复指端及指腹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前者以皮瓣下皮下组织为蒂,推进距离受皮下组织厚度影响,难以修复较大的创面。后者,如切取较大皮瓣,勉强拉拢缝合,可以闭和较大的创面,但很可能影响伸指功能。而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即可以修复较大的创面,又不至于影响手指伸屈功能。本组皮瓣最大2.5cm×2cm,修复了整个指腹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指伸屈功能正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3.2.2 对供区影响小,以固有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须牺牲一条指固有动脉,本皮
7、瓣无须牺牲指固有动脉,对患指血供无影响。 3.2.3 手术操作简单: 对于难以用同指皮瓣修复的较大创面,过去多采用邻指皮瓣或远位皮瓣,其最大缺点是不能一次完成手术,病程长,痛苦大,病人难以接受。而本皮瓣一次完成手术,不须详细解剖血管,简化了手术过程,大大地缩短了病程,是一种易于接受的好方法,且不需用显微技术,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3.2.4 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本皮瓣不仅带有指动脉背侧支,有动脉血供,而且有较宽的筋膜组织蒂,故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3.3 术中、术后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为保证皮瓣血供,蒂部要足够宽。我们设
8、计蒂宽为0.5~1.0cm,蒂部长度为旋转点至创缘的最短距离加0.5cm,可保证转移后蒂部不紧张。 3.3.2 为避免蒂部受压,将皮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