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11172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中国教育过度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我国“教育过度”问题摘要:“教育过度”即高等教育过度,在中国的研究已展开了近20年,学者们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我国教育过度的概念、表征、成因、对策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就教育过度的定性问题依然存在争论。教育过度在我国具有独特的特征:教育不足前提下的教育过度并突出表现在“高学历失业”现象中。关于导致教育过度的原因,本文将试图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即儒家传统文化、社会层面的群体本位文化和人才评价价值标准、以及家庭层面的价值期望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过度做出归因分析。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过度;文化一、何谓“教育过
2、度”首先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人才竞争日益竞争的今天,高等教育以下的教育根本无所谓过度,全民接受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已成为共识。因此教育过度实则是指高等教育的过度问题。“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始于1976年美国学者弗里曼(Freeman·R),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中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将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失业增加、教育收益下降问题归结于教育过度,即教育供给超出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开启了
3、对教育过度的研究。关于教育过度的概念目前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西方普遍采用约翰·罗布斯特(JohnRobest)和J.毕晓普(J.Bishop)的定义。罗布斯特指出一个人获得的教育超过其职业通常要求的水平,便属于过度教育;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毕晓普在《教育经济学国际大百科》一书中给出教育过度的定义: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ble)。CarnoyMartin,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
4、际百科全书[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64.我国高教研究大师顾明远认为教育过度亦称教育过剩或教育膨胀,是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总量和水平结构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249.可见,国内外学者对教育过度的定义基本一致,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它的涵义。宏观的教育过度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力资源相对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了过度,微观的教育过度就是说个人获得的教育水平或拥有的技能超出了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过度
5、的内容从个体受教育角度来讲既有年限的超长又包括水平的过度。二、教育过度的衡量关于教育过度的衡量标准,最早的便是1985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曾满超(Tsang)和莱文(HerryM·Levin)的表述:第一,接受过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第二,接受过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第三,接受过教育者拥有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超出其实际工作岗位所需。亨利·莱文.高科技、效益、筹资与改革[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22.他们认为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便可认定为教育过度。我国曲恒
6、昌教授认为教育过度应该有四种表征:(1)受教育人口的失业率比较高,甚至超过未接受过教育的人口或教育层次较低的人口;(2)受教育人口的专业技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或就业不充分,或学非所用;(3)高才低用,大学毕业生从事通常由高中毕业生承担的工作;(4)接受过同一水平教育的人现今的实际收入要比以前低。李应招,周凤荣.我国教育过度问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5.由此可见,教育过度的的判定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一是受教育者失业率增加;二是受教育者收入和经济地位下降;三是受
7、教育者拥有超出实际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四是受教育者没有达成理想的职业目标。除了衡量标准,西方学者首先对教育过度的测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教育过度的具体测量方法:(1)职业标准法。该种方法首先由职业分析师或工作分析专家对各种工作所需的教育层次和类型进行系统评估,然后比较职业分类中不同工种所需的教育水平和工人的实际受教育水平,以此来确定教育过度的发生。(2)自我评估法。是指工人自己直接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教育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工人直接了解工作需要的技能水平,还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实际受教育水平比较
8、检查自己是否教育过度;(3)众数法。这种方法需要测算某一职业的工人受教育年限的平均值也就是众数并以其为标准,若受教育年限大于众数的称为教育过度,小于众数的称为教育不足,等于众数的称为教育适度。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983.可见对教育过度的衡量方法还是以主观为主的,在实际考量中我们应该采用更加综合的手段来判定教育过度的发生,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做得还不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