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

ID:1069098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C[]1674-4721(2010)02(c)-170-0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逐渐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溶栓作为

2、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29例,年龄38~76岁,平均(49.6±11.1)岁。临床诊断:①严重持续胸痛0.5h以上;②心电图有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其中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发病时间6~12h。发病部位:前间壁25例,下壁30例,前壁15例,前壁并高侧壁

3、9例,下壁并高侧壁11例。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发病部位、抢救时间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立即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镇静、止痛、卧位、心电监护,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调脂药、硝酸甘油、肝素、胺碘酮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尿激酶1500000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注。1.3疗效评价标准1.3.1溶栓再通判定标准[2]①持续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检查,升高

4、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③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达峰值时间提前至发病后14h以内。具备上述指标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判定为溶栓再通。1.3.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1996年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法参考方案[3],对患者溶栓治疗评价为有效、无效、死亡。论文下载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观察组和对照组溶栓再通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见表1。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2。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

5、应发生。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心律失常、室颤等临床症状[4]。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血供下降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缺氧发生坏死,1~12h之间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临床上治疗原则:及早诊断,尽快开通冠状动脉,恢复血运,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肌梗死面积再度扩大。尿激酶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水解,使冠状动脉血流再通,达到溶栓再通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溶栓与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溶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

6、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2例死亡,提示溶栓失败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另外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尿激酶联合常规治疗溶栓效果明显,临床疗效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