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84740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析新加坡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新加坡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教育改革思想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 上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掌握知识、创新知识,谁就能在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知识经济兴起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使新加坡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力资源是本国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努力提升年轻一代整体素质成为国家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应对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的挑战需要积极实施教育改革,探索建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7
2、年6月,明确提出了建设“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的愿景,要求教育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具有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能够终身学习,以保持新加坡未来活力与成功的新型人才。 这一愿景为新加坡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推动了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配合这一愿景,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五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一是使教育更多元化;二是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三是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四是追求卓越行政;五是发展高素质的高等教育。新的教育改革使原有的以效率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能力为主导的、注重质量和选择性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
3、。 2004年,在庆祝建国39周年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新任总理李显龙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他指出,新加坡的教育改善了不少,取得了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质方面的转变,要飞跃发展。我们要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取得不一样的成绩。”如何做质的转变?他说:“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我认为我们会有更理想、更有效的成果。”“我们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成绩诚然重要,考试一定要及格,但成绩不是生命的唯一大事,在学校里,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务值得我们学习。” 同年,在教育部工作规划研讨会上,教育部对总理的要求进行了诠释,并于2005年成立了“少
4、教多学委员会”,正式推介“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倡导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是新加坡应对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进程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是“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愿景的贯彻与落实,是新加坡教育改革思想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它的提出,为新加坡教育改革描绘了新的发展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有力举措 “少教多学”提出后,新加坡教育部采取多项改革措施,各学校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使
5、“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得以卓有成效的落实。 (一)削减课程内容 削减学校课程内容,给予学校和教师相对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促进学校和教师把教学焦点转移到重视革新及创意思考、终身学习及群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上来。从2005年开始,小一至小五华文课文删减了10%至15%的内容。小学至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分别削减了10%。到2010年,新加坡中、小学各科课程内容均减少了10%至20%。教材删减后剩余的教学时间,学校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则自行安排授课内容。 (二)减少功课量 减少书面作业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国民教育意识,教导
6、咨询科技,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圣玛格烈小学把学生功课时间从平均每天2小时减为1.3小时,降了35%。裕廊中学的科学课程,尝试不给学生任何功课,取而代之的是团体工作。学生通过团体工作进行学习和拥有机会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倡导新教学方法 创设体验式或探究式的学习情境,来探索如何使学生获益更多,并设立学校创新基金支持学校的创新计划。毅道中学采用了问题解决、戏剧表演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南华中学实验“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增加学生华文学习的参与机会;四德小学则开展“学习之旅”,带学生去社区,集市,商店上课,整合语文、
7、数学、美术等各学科,强调学生体验。 (四)改进评估方式 教育部改革原来只重视学术成绩的“学校排名榜”,而代之以涵盖学校在学术成绩、学术增值、体能艺术以及教学、教师福利、学生德智体群美等治校运作成绩方面的“学校成就榜”,促进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考试也实施改革,通过改革把考试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考核上来。以华文考试为例,2006年实施修订的华文考试格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2007年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允许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 (五)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增加教师和辅导官为有效落实“少教多学
8、”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首先是教育部调高学校的人力津贴,学校利用这笔津贴聘请文员、教师助理或专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是从2007年起,教育部为每所学校增派一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