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

ID:1067302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_第1页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_第2页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_第3页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调动理科生欣赏诗词的热情当理科生遇到唐宋诗词,课堂会怎么样?发出此问是由于笔者最近几年一直教理科班,理科班的学生有个特点,思维活跃但感情不够细腻,乐于表达但文学素养不高。而唐宋诗词,作为传统文学里的瑰宝,语言凝练,结构跳跃,意蕴含蓄,手法多样,读懂不易,鉴赏更难。所以乐衷于理性思维的学生遇到如此感性的文学文本,会是怎样的情形?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去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时,多数学生脸上是茫然的,眼神是游离的;站起来表达时语言是干巴的,声音是微弱的,全然不如下课时大声吼叫的响亮,钻研一道数学题时的专注。这样的课堂失去了活力,变成了

2、“无声”之地。中国9/vie  而这样的“无声”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并没有走进诗词,文字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单调地排列在眼前。这样的“无声”助长了懒惰的气焰,在凝滞的空气中,他们安全地躲在自己的角落里,等老师告诉他们是清新秀丽,还是阴沉凄寒。这样的“无声”泯灭了本性中的诗情,在日复一日的做题训练里,对美的感受日益迟钝,心灵变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班级男生偏多,女孩屈指可数?是因为诗词有太多感性的内容,不像数理化那样明确清晰?还是说是授课老师的问题,笔者没有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想这些原因可能都

3、有,但我能掌控、改变的只有属于自己这边的状况。还是那三尺讲台,还是那些面庞,但笔者想改变这“无声”的课堂。  一、课前,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结合手头边的辅导用书了解作者的经历遭遇、文风特点。苏教版配套的《凤凰新学案》总会围绕课文、作者配上相应的练习,如《虞美人》后有散文《读李煜》,《蝶恋花》后有文言文《晏殊传》,《雨霖铃》后有散文《柳永简论》,《声声慢》后有散文《乱世中的美神》。预习时布置学生阅读,学生可提前了解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不幸”,与创作出不朽作品的“幸运”;可以认识具有文韬武略、慧眼识贤的晏殊

4、;可以知晓柳永的狂傲不羁,由失意的考场走向勾栏瓦肆之市井的人生逆境;可以看到李清照不仅是独创一格的词人,还是追求民族气节和超俗人格的知识分子。这样的阅读,一方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解读文本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知人论世,为解读文本做好准备。  二、课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课前,多数学生仅是浏览过这些诗词,很少主动深入去理解分析,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就不能期待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下面一片响应的热闹场景。但如果提问后留两三分钟让学生思考,学生会更专注于老师的提问,安静的环境也会促使他们静心思考。必须承认,这样的安静是必需的,学生很难

5、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出老师认真研究后得到的结论。这样的安静与之前所说的“无声”不一样,这样的安静是对他们静心思考的保障,是对个体思想自由的尊重。  充分思考后,学生便有信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他已凭自己的力量走进文本,品味意境,体会情感。比如学习《雨霖铃》,先示范如何结合诗句体会词人的离愁别绪,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揣摩体会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认识。五分钟里,先是沉思,然后动笔,连平常最懒的孩子都在书上写写画画了。发言交流时,他们选择了自己深有感触的诗句评析其中的情感和手法,自然地发现了融情于景、虚写、点染等艺术

6、手法;感受意境时,能抓住事物特点和修饰性词语去想象“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迷蒙辽远、“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冷凄凉。  三、课中,找到巧妙的文本切入点  这样的切入点不宜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也难以开展下去。这个切入点应该能调动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是一个引子,为后面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做准备。  在学习《蝶恋花》时,笔者提问学生这首词是从谁的角度来抒写“离别苦”的,在班级里引发了争论,有说是晏殊的“离别苦”,也有说是女子的“离别苦”,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学生显得很积极,找到了“罗幕”“朱户”“彩笺”等凸显女

7、性特征的居住环境和用物,证明了是女子形象,晏殊只是代他人作闺音。接着就分析女子的形象,认识这个内心孤寂落寞、思念远人的思妇;进而再抓住对比反衬等手法体会思妇内心的悲苦、思念之情。学习《雨霖铃》时,笔者提问学生词作是写和谁之间的离别,也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很快,他们就抓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个动作、神态描写,判断出应是与情人的离别,为后面接着体会情人间深沉的离愁别绪做好准备。  文本的切入点要小而精,它可能是这首词的词眼,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里的“愁”,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可能是这首词里的某种手法,如《锦瑟》里“庄

8、周梦蝶”“望帝杜鹃”“沧海遗珠”“良玉生烟”这些典故,切中肯綮。找到这样的切入点虽难,却很有价值,它让课堂浑然一体,深浅有致。  四、课后,巧留作业,“素描”�词  诗歌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想象、品味。想象为心灵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有了这双翅膀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