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ID:10636655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黄海妮,徐红,韦红卫,韦敬锡,王静【摘要】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病(AM)患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AM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AM患者其机体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血清炎症因子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2、AM)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临床上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进行性加重为主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为了解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我们对收治的45例A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妇科住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AM且不合并子宫肌瘤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5

3、例为实验组,其中增生期28例,分泌期17例,年龄33~56(39.5±6.9)岁;以卵巢良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病及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患者除外),术前行常规诊刮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者40例为对照组,年龄32~57(41.3±7.2)岁。两组受检者均排除冠心病及其心、肝、肾、风湿、血液及免疫性疾病等。  2.标本采集  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对照组采集空腹12h以上静脉血。2ml血液待凝固后,分离血清,30℃保存待测。  3.试剂及设备  TNFα、sVCAM1等的检测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

4、心法,试剂分别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法国IMMUNOTECH公司、福建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IL1β的检测采用放免分析法,试剂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酶标仪使用奥地利LABTECH公司生产的ANTHOSHT11型;计数仪为中国科技大学中佳公司生产的GC300型。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AM组检测结果IL1β为10.45±5.63pg/ml,TNFα为33.44±21.38p

5、g/ml,sVCAM1为106.54±37.24ng/ml;对照组检测结果为IL1β3.26±4.33pg/ml,TNFα为7.78±15.47pg/ml,sVCAM1为26.33±32.41ng/ml。两组各观察值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表1AM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略)  讨论  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系统,担负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与免疫自稳的功能,但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可引发或促进疾病[1~3]。近年有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增强,免疫功能失调在

6、子宫肌腺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4]。AM患者其内皮功能受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IL1β、TNFα和sVCAM1炎症因子水平升高[5]。这些炎症因子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急性时相蛋白反应关系密切,引起细胞因子反应逐级放大的瀑布效应,进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在发病早期直接促进脏器功能衰竭[6]。虽然因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失控因素和机制的复杂性,迄今对其局部分泌与全身释放关系、分泌和代谢动力学特征未完全明确,但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已被认为与AM的发展过程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产生过多往往提示病情迁

7、延[7]。有研究显示,TNFα水平动态变化与AM病情变化密切相关(r=0.681,P<0.01),其水平持续升高提示临床预后不良[8]。可见TNFα作为细胞因子网络中关键的启动和调节因子,对AM病理生理起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AM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细胞因子参与AM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产物IL1β、TNFα及sVCAM1等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免疫调控网络参与AM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

8、密切关系。通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述,进而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新的方法。【参考文献】  [1]DonnezO,SquiffletJ,MarbaixE,etal.Primaryovar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