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

ID:1063359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_第1页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_第2页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论文.freeledintoaan,J.S.)的研究表明,学生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文化、学业成就均构成显著影响。⑤这些影响又因不同的教学时空结构而差异较大。如前所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构成几乎不存在,学生座位绝大多数呈“秧田型”排列,且由教师指定并很少变动,这使同辈群体在课堂上很少获得交流与交往的机会,直接制约了其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与之相反,在学生交往时间获得足够分配,课堂空间形态获得多元组合的情境下,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影响就会获得一种客观的支持与支撑,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完成与完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教学时空的不断延伸与扩展,

2、学生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更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且常常反过来进一步渗透影响学生的学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述分析虽然表明教学时空结构对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力及个体社会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时空结构有时也会成为某种意识形态和权力运作的借口,即当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力及个体社会化等在教育实践中发生位移或偏离时,有可能将其简单归因于教学时空结构,如客观条件限制使得教学时间构成不尽合理、教学空间形态趋于单一等,从而掩盖对一些问题的实质性揭示,对此必须引起足够警觉。三、教学时空分析视角的解释力这一问

3、题包括两方面意蕴。其一,教学时空内涵与外延的扩大,使教学时空的解释空间获得一定拓展。如前所述,以往对教学时空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课堂教学时空结构的研究上,但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时空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首先,在教学时空的内涵方面,对教学时空结构的探讨,不仅关注其构成本身,而且关注与其构成密切相连的诸多方面,如上述所阐释的教学时空结构与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力以及学生个体社会化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在教学时空的外延方面,教学时空结构不再仅是课堂教学时空结构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既包含课堂教学时空结构也包含非课堂教学时空结构的概念。因为

4、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模糊了课堂教学时空结构与课外教学时空结构的边界,使教学时空结构不能简单区分为课堂教学时空结构与课外教学时空结构这两种相对独立的类型。例如,现在不少课堂教学就超越了课堂教学时空本身的局限,把传统教学中只应当在课堂教学时空中完成的任务,转变为课外教学时空中师生的相互沟通行为,即课堂教学课外上。至于通过网络或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教学时空延展到课外教学时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其二,由教学时空分析视角引发的问题意识,使教学时空的解释力获得一定增强。这里的教学时空在某种意义上更多具备建构性要素,而非单纯可测量的自然性要素。首先,教学时空的

5、延伸与压缩对新教学规范的构建可能具有新的解释力。也就是说,教学时空的延伸与压缩在某种程度上将传统与现代、传统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理念中的冲突、张力、妥协、共谋等交融在同一时空中,构成新的教学规范和对话结构,这是一种有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规范与对话结构。如此,从教学时空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其基本意蕴就可能是断裂中的接续,传承中的超越。这一点更为强烈地体现在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交织作用的教师身上,并为解释教师的某些行为提供了新的视点。这正如吉登斯(Giddens,A.)对行动的重新理解中所认为的,“权力”“时间”和“空间”这三个概念应该被置于社会理论的核心内。权力

6、不再是外在于行动,也不一定与行动互相矛盾。不单这样,时空脉络构成了行动者所必须面对的行动条件。在行动者掌握社会规则和资源来落实自己的行动时,时空脉络的影响不可忽视。7其次,教学时空的“在场”和“缺场”参与教育教学中社会关系的重构与人际互动的重组。这指的是教学时空结构不再只是行动的环境和外在分析尺度,而是行动的要素,是社会关系重构与人际互动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的建立,与教学时空的“在场”与“缺场”就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前者建立的可能就是一种“同质的”“确定的”“同一的”的单一关系,后者建立的则可能是一种宽容多于独断、对话多于独白、平等多于强力、自

7、由多于控制、民主多于专制的多元关系。因为教学时空的缺场可能使更多师生尤其是身处边缘的学生,不需要过多顾忌教师权威、个人身份等因素,而获得一种自身的话语权,获得一种生存和生命意义的体验,教学时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他们的自己言说自己,自己建构自己。①转引自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②这一表述部分参考了吴康宁教授对“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界定。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286页。③“建议—参与”“建议—筛选”两种类型参考了吴康宁教授的提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