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4173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摘要:“教学时空”不仅作为自然性时空,以一种“存在性”要素呈现出来,而且更多地作为社会性时空,以一种“建构性”要素彰显出来,并可能引发由教学时空分析视角产生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新的解释力。关键词:教学时空;双重建构;解释力“教学时空结构”这一概念在教学论视野中似乎并未得到太多关注,在众多教学论专着中,不仅没有提及“教学时空结构”,即便“教学结构”一词也几乎没有专门出现。《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没有“教学结构”这一词条;《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中亦无此专门阐释,只在介绍模式时提及有学者认为
2、:“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1]但作者随后在对一些概念进行辨析时,又专门辨析了“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的不同。认为教学模式也不是教学结构。虽然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个相异的概念。并指出,对于教学结构的理解在国内教学论界尚未取得共识。一般认为,有教学,就有教学结构,它是客观的,其各个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并受一定构成规律制约;教学模式则是人为的,它是人们在对教学规律(其中包含教学结构要
3、素及其构成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因此,不能把教学模式混同于教学结构。[1](267)在《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所列论文中,几乎找不到专门阐释“教学结构”的文章;与之相关的130多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中,同样没有专门阐释“教学结构”的文章。倒是在2001年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中,出现了以往教学论专着中不大提及的“教学结构”的字眼,认为教学的结构通常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构成,并称这种界定可以说是自赫尔巴特以来人们把握教学结构的
4、最经典的模型。教学时空结构之所以在教育社会学视野中得到关注,要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学特征去理解。其一,教学时空结构涉及教师、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诸多关系,不同的教学时空构成方式引发的角色定位、互动类型各不相同,而随教学时空结构方式的变换,其角色定位、互动类型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二,虽然教学中知识的分配和话语权的获得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关系密切。但教学时空结构也从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知识的分配方式与话语权力的运作。其三,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教学时空结构会构成不同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尤其是学生同辈群体,
5、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加以不同的影响。这样,对教学时空结构的界定,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将教学时空的内容本身(如相对稳定的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和学校空间、教室空间等)与教学时空的构成〔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以下分别简称为师生、师个、生生、个个)之间交往的时间分配和师生的空间组合形态等〕相区分;二是既要注意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教学时空的构成本身这一“形式”问题,还要关注与教学时空结构密不可分的一系列“实质”问题。一、教学时空结构的内涵就“结构”而言,《辞海》中的解释
6、是:1.构造房屋;2.屋宇构造的样式;3.各个组成部分的配合、组织;4.文艺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3]英文中“structure”一词的第一释义是“theedintoa">就“教育结构”而言,从社会学角度予以界定的,在谢维和教授所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即教育结构被视为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一定的比例和秩序所形成的系统。与此同时,作者强调教育结构比其他社会结构具有更强的建构性特征。也就是说,教育结构本身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追求。[4]
7、吴康宁教授则对“社会结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社会结构即指“社会系统的要素构成系统的方式”。[5]由上述对“结构”和“教育结构”“社会结构”的一些基本解释与界定,可对“教学时空结构”作如下表述:教学时空结构是教学时间结构与教学空间结构的简称。教学时间结构主要指作为人际交往的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的各种构成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一系列问题;教学空间结构主要指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表现形态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一系列问题。②二、教学时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对教学时空结构研究历史的回顾表明,教学时空可能作为两种形态存在:
8、一是作为自然性时空存在的教学时空,主要包含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学校空间、教室空间等物理时空本身。这种教学时空更多以一种“存在性”要素呈现出来。二是作为社会性时空存在的教学时空,即在社会学意义上探讨教学时空所具有的社会特征,且这种社会特征不仅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构成上,而且表现在与其同时发生的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力等相关问题上。这种教学时空更多作为一种“建构性”要素彰显出来,并可能引发由教学时空分析视角产生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新的解释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