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

ID:1060807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诚然,在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的事物:灿烂的阳光、皎洁的月色、婉转的鸟语、馥郁的花香,以至于巍峨的泰山、奇绝的黄山、奔腾不息的�S河、一泻千里的长江……好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多的美,我们肯定都不自觉地翻山越岭去亲身感受。但是,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条件让我们的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无限的美。可是,我们又很幸运。翻开语文课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无奇不有,可以说包揽了大自然中一

2、切的美,有杏花春雨江南,也有骏马秋风塞北;有春江花月夜,也有冬日艳阳天。那么面对如此过滤过、艺术加工过的纯正之美,我们又该如何让学生尽兴体味呢?笔者觉得应该通过有限的字里行间,简练的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中国9/vie  一、直觉中感知美  何谓“美”?东汉时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大,人也。”所以,美一开始就和人有着不解之缘。上苍赋予了人独特地能感知美的天赋。因此老师不应该用教条式的所谓的参考答案来规定甚至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扼杀学

3、生感知美的权利。美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妇女以缠足为美,好好的一双脚,硬要用布裹扎起来,把骨头折弯,造成畸形,以致步履艰难,但却美其名曰“步步生莲花”。因此,无论学生最初感知出怎样的美,教师个人能否认同,甚至像缠足这种病态美,我们都应该对其做出起码的肯定。  接受了十来年的程式化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就是先学字词,再分段落,后总结主旨。枯燥无味的“三步曲”早已磨灭了学生心中的个性美,他们认为只要懂得追求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就是语文学习的终结。为了扭转学生这种惯性思维,让他们对语文学

4、习有新的认识,教师应重唤学生本有的直觉,感知美。  在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笔者给他们先读以下一段材料: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读了王维的诗集后对黛玉说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问她:“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于是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

5、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日晚上看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对作诗根本没基础的香菱也能有这样发自内心的诚恳的解读――看似无理而其实有理,看似俗陋而其实历历如在目前。这就是对

6、美的直觉。不光香菱有,同学们也有。语文学习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对文学作品中美的感知、理解、体悟就是最好的答案。不管被世人评价成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初读者面前仅仅是一块璞玉而已,同学们的个性解读其实是对玉的打磨过程,使之逐步成为无价的美玉。  二、共感中理解美  有别于动物对事物感觉角度的单一,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可以是多样化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想而知,同学们的直觉感知也一定是五花八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作家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那种

7、“愉快”和“热诚”是经过作家感觉的折光、情感的涂染、心智的灌注、理性的过滤的。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去适度感知,把握并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美呢?我认为,应该伴着实际生活节奏,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振共鸣状态,即在共感中去理解感知到的美。否则,再多的直觉感知结果只是多而烂,得不到任何美的享受。学生们也只能在一个审美怪圈中徘徊不前,甚至南辕北辙,最终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把握作者的情感是理解美的关键。  (一)阶级立场、好恶心境与诗意情感  《诗经》中的《硕鼠》用老

8、鼠比喻恶人,对硕鼠持痛恨之感;画家齐白石画过偷吃灯油的小老鼠,并题诗“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在这里,老鼠作为夜的静寂点缀,又成为作品中可爱的小生灵了。生活中,一般来说,枯萎衰败的花朵是不美的,但在齐白石笔下,残荷也别具风姿;生活中的花草有四时之别,但王维作画却不问四时,“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甚至可以有“雪中芭蕉”。可见,只有把握了作者的喜好、心境才能准确地理解美,不能千篇一律。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学生以为和“秋”有关,肯定又是篇悲凉、郁闷之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