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ID:10584212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_第1页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_第2页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_第3页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_第4页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狂;范畴;作家;文论  论文摘要:“狂”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就作家而言,“狂”是文人,尤其是天才文人身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质,具体表现为:病态之狂、进取之狂、放浪之狂。由于传统观念中道德标准与美学标准经常混同,因此文人之“狂”在文论中常有褒贬不同的表述,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本文通过对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分析,试从横向角度来探讨“狂”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内涵和外延。  综观中国文艺理论史,“狂”范畴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存在。早在春秋时期,“狂”便出现在原始文论中。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作家始终是评论的重

2、点,从孟子“知人论世”到魏晋时期“才性论”再到明代“性灵说”,作家的思想个性、行为气质总是文论家关注的对象。大凡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如庄子、屈原、阮籍、嵇康、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徐渭、李贽、曹雪芹、龚自珍等,都与“狂”有着一定联系。不少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大家对于这一范畴的关注大多只停留在具体作家(作家群体)、作品的个案分析上。尽管在论及这些作家时往往要涉及到“狂”,然而关于“狂”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整体理论研究迄今为止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古代文论材料的扒梳,来探讨“狂”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内涵与表现。    一、“狂”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体现  纵观中国文学史上

3、的作家,尤其是历代重要作家,大都与“狂”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屈原是早期文人的典型代表,班固《离骚序》称其为“贬洁狂狷景行之士”,此后,历代论者对其身上的“狂”多有关注,如:  (献之)曾谓其所亲曰:“观屈原《离骚》之作,自是狂人,死其宜矣,何足惜也。”  屈原作《离骚》,则托诸美人香草,登阆风,至县圃,以寄其佯狂。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性格独特的一位狂者。他忠君爱国,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环境中,以“露才扬己”式的狂傲将高洁的人格与恶劣的世俗环境对立起来,通过狂热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谱写出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屈原这种

4、“狂狷”型的人格气质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范式。从此之后,历代文论中关于作家之“狂”的描述比比皆是:  屈灵均、陶渊明皆狂狷之资也。(《赋概》)  灵运……义心时激,发为狂躁,卒与祸遘。(《诗辩坻》)  东坡云:李太白,狂士也。  (元)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于古之狂。  或以为忠君爱国,或以为傲诞疏狂,一韩愈也。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  潘阆字逍遥,太宗朝人,狂逸不羁,坐事系狱,往往有出尘之语。  王逐客(王观)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苏、辛,词中之狂。  (李)贽狂悖自恣,而是集所评乃皆在情理中,与所作他书不类。  徐

5、青藤一时才人,一时狂士。  自有文学以来,“狂”与文人的关系并不是独立单一的偶然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狂”甚至成为一代文人作家的集体特征。例如顾起纶《国雅品》记录了许多明代诗坛的人文逸事,其中不乏“狂者”:  顾居士仲锳声调逸秀,绮缀精密,颇任侠清狂,一时名士李杨诸公,多乐与之游……  桑别驾民怿狂士也。少有辩才,尝以孟轲自任,目韩愈文为小儿。号自称曰“江南才子”,颇不羁慢世……  李武选应祯性尚放诞,傲世寡群,日事啸咏,颇以酒为名……  这些性格狂放的诗人公然被列于“国雅品”中,足见当时社会对“狂”的受容与接纳。“狂”可以说是明代文人身上极为突出的品行特点,清

6、初恽敬《上曹俪笙侍郎书》称:“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乎昌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可见,明清之际凡是具有知名度的文人身上几乎都存在着狂傲之气,而且他们公然认为“吾非狂,谁为狂也”。程羽文在《清闲供》中把“狂”与癖、懒、痴、拙、傲一同视为文人的六种毛病,其中对“狂”的描述是:“道旁荷锄,市上悬壶,乌帽泥涂,黄金粪壤,笔落而惊风雨,啸长而天地窄。”表面上看,“狂”是程氏刺约的文人之病,但蚌病成珠,因病生妍,这些文人之病其实早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同世俗,甚至颇受推崇的一种情致。  “狂”之所以在历代文人身上有突出表现,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狂”是一个人极度自信、乃至自负的一种

7、表现。文人、艺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通常是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白居易尝言:“天地间有粹灵气焉,万类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可见文人乃天地之精英,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才情、气度颇为看重,因此在他们身上自然多了几分狂气。此外,“狂”也是文人们反抗社会、彰显自我的一种方式。钱钟书把文人之“狂”分为“避世之狂”和“忤世之狂”,在他看来,“嵇、阮皆号狂士,然阮乃避世之狂,所以免祸;嵇则忤世之狂,故以招祸。”由于文人通常对外部事物和内心世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