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ID:10557090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_第1页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_第2页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_第3页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_第4页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摘要】  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观阐明其对中药学的影响及其作用,从而强调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对中药的属性、中药的归属、中药的功用、临证的用药、中药的命名以及天然药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中药学;阴阳观;五行观;天人合一观  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殷周,西周初年《尚书·洪范》就提出了五行学说。殷周时期《周易》提出“阴阳”观念,同时也有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成为中

2、国哲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药学源远流长,有着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由于中药学是以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所以,中药药性理论无不深深地刻上了中国古代哲学观的烙印。要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就应探本求源,从中国古代哲学观着手探究其在中药学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中药治病的理论根椐及运用规律。  1阴阳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阴阳两个对立的概念是从商代人对太阳崇拜中诞生出来的,《易传·系辞上》中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并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及现象对立

3、双方的概括,即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观构成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种哲学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1说明中药的属性《黄帝内经》规定了阴阳的属性特征及分类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炎热、升腾、轻浮、活动,体现了阳性的特征;水寒冷、沉静、下降,反映了阴性的本质。哲学的

4、阴阳在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其应用也由整体性向具体化延伸〔3〕。那么反应在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阴阳,应该是具体化了的阴阳,它表征了中药药性的属性特征。中药有四气之分,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苦大寒为阴药;附子、肉桂、吴茱萸、干姜大辛大热为阳药。中药有五味之别,其阴阳属性则是,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如附子、黄芪、尤其是桂枝辛甘而温,为助阳之代表药;而生地、

5、龟版,尤其是白芍酸苦而凉,为益阴之代表药。中药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中,《本草纲目》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所以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其向外上行而升浮者属阳,如升麻、柴胡、麻黄、苏叶、常山、麝香之类;具有泻下、清热、利水、镇潜、止呕、固涩等作用的药物,其向内下行而沉降者属阴,如大黄、黄连、车前子、牡蛎、代赭石、乌梅之属。由此可见,这些具体的阴阳表达,已经在表征药性对立统一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了阴阳所表达的药性的特性。  1.2指导临证用药的纲领中医认为,任何疾

6、病的发生,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药物与疾病之间体现了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偏性,以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本经》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临证治疗疾病的基本纲领。对于阴阳偏盛之实证,若阴胜则寒属实寒证、阴证,当用热(温)之阳药以制其阴。如外感风寒湿邪之证,属表证、阴证、寒证、实证,当首选辛温升散,长于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羌活治疗方可奏效;对于寒凝经脉的疼痛之阴证,则选辛散温通力强之桂枝,以温经散寒治寒

7、凝血滞之阴证。若阳盛则热属实热证、阳证,则用寒(凉)之阴药以制其阳。如外感风热感冒,多首选味辛性凉,清轻宣散之薄荷疏散风热以解表证;若热盛火炽,心火亢盛之阳证,则选苦寒降泄之黄连为主,以清泻心火。对于阴阳偏衰之虚证,若阴虚阳亢之虚热证,不宜用寒凉直折之品如黄连等,多用具有滋阴壮阳作用的阴柔药物以制阳光,如肺阴虚之虚热,多选用甘寒之沙参治之;若阳虚阴盛之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等,多用具有扶阳益火作用的阳刚药物以消阴翳,如阳衰所致阳痿宫寒证,多选用甘而大热之肉桂补火助阳,益阳消阴。因此,药性的阴

8、阳属性决定了药物的作用偏向,成为临证用药的纲领。  2五行观在中药学中的体现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物质,它们可以象征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它们之间具备相生相克、相制的功能,包含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战国后期,逐渐出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春秋繁露·五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