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

ID:10506530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_第1页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_第2页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_第3页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的论文作者:吴同玉,高碧珍,林山,李宇涛,李旻,俞洁,林晴【关键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方测证目前有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多集中于病与证的关节点上,对于其中的“病”,有考虑为西医的“病”,有认为是中医的“病”,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证”,但对中医证的模型成功与否则缺乏确切依据。笔者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病”结合中医的“证”,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验证中医“证”的成功与否,这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现简述如下。  1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  1.1多因素复合模型  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适

2、当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分别(或同时)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复制证候动物模型和采用现代医学病因复制疾病动物模型,使模型动物同时具有疾病与证候特征[1]。如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种模式考虑较全面,出发点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结合各种复合因素制作动物模型,但需要研究的是各种不同成因所致模型证候可能有所差别。  1.2基于西医“病”的模型动物的宏观体征观察中医的“证”  对西医疾病模型进行中医辨证以建立病证结合模型[2]是指在西医疾病模型的基础上,不施加人为干预因素,在疾病模型建立过程中或建成后,观察并

3、检测疾病模型是否具备中医证的特点(如寒热、虚实、阴阳、血瘀等),即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中“证”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型成立后表现的中医证型,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的病证结合模型。.cOm然而,由于动物和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其症状体征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重要的体征指标(如舌象、脉象、肤色和情志症状等)难以在动物身上体现和模拟等一系列问题,使动物模型中体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多半不具有或不能反映中医证候的属性[3]。因此,宏观体征观察到的征象很难切实运用于传统中医辨证,操作性不太强。  1.3从西医病理判断中医的证如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并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

4、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再予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素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大鼠模型,从血脂增高、主动脉内壁下层增厚伴前期斑块和红细胞压积偏高和心血管形态学改变认为心血瘀证模型成功[4]。中医的证其实质即疾病的病理,如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病理切片等,目前即使与中医证的相关性不确定,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证的实质。血瘀证的研究目前较多,主要与机体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壁等病变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血瘀的判断指标,但与中医其他证候(如气虚、阳虚、气滞等)相关的理化指标则说服力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  1.4在中医“病”的基础上建立中医的“证” 

5、 病证结合模式应该是在中医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证”,如在临床诊疗中,首先确定中医为何病,然后确定证候类别。如果是动物模型试验,也应该是先建立中医的“病”,然后建立中医的“证”。这种动物模型思路比较倾向于中医,但在动物模型试验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常说的中医疾病如咳嗽、黄疸、胃痛、腹痛等名称,往往是现代医学的症状。“症状(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信息;“证候”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证”是由证候归纳总结出来的对疾病过程中所处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因和病势等的病理性概括;而“病”则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体现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由于中医的病名很多

6、情况下很难体现疾病的全过程和规律,因此,病证结合模型如果在中医“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证”似乎略有不妥。  1.5在中医“证”的基础上建立西医的“病”  即用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特有的六淫、饮食、情志、劳倦等为致病因素建立符合中医病因的证候模型,然后予以药物、手术等方法建立西医病毒模型。如以过食酸味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灌胃2-乙基亚硝胺120d,可以建立脾虚胃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此种模型一方面继承了中医的思路,另一方面注重对现代医学疾病的认识。其实,运用传统病因致病建立证候模型,模型成立时疾病也出现了,再运用西药造疾病模型,

7、新的证候又出现,因此,无法确保“证”的重复再现。  1.6方证对应模式  尽管可以常用方、古方、效方、名方、经方等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当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进展提供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研究各方剂与证候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证候与方剂的“方证对应”关系来揭示证候的实质和方剂[6]。但有学者认为上述方法仍然存在问题,如温阳法、补脾气法、滋阴法等均可使阳虚的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其结果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一个辨证具有上述外观表现的动物,通过助阳药验证,得出结论为肾阳虚模型,而实际上这是一个脾阳虚模型或脾气虚模型[7-8]。中医传统的经

8、典方剂是为相应的证候类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