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

ID:1050616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_第1页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_第2页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_第3页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_第4页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74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35-02癔症(hysteria),又称癔病或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和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所引起的心理或精神障碍[1]。癔症好发于成年女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的发展,独生子女癔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小范围的集体发病[2]。独生子女癔症多见于年长儿,患者往往在负性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我们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2

2、例住院独生子女癔症患者采用心理暗示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为独生子女,年龄14~28岁,其中男7例,女15例;中学生6例,大学生4例,有固定工作3例,无业9例;来自农村15例,城市7例;已婚11例,未婚7例,离异4例。1.2患者的性格特征6性格内向,多思多虑且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有自负与自卑感,焦虑且偏激;情感强烈且不稳定,易感情用事;容易接受暗示。1.3起病诱因22例患者病前均有诱因,如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训斥、体罚;与同学或家庭成员发生争吵;婚姻受挫、失恋等;工作不顺利;失去重要亲人、家庭破

3、裂等。1.4临床表现1.4.1发病形式遭遇刺激后立即起病者9人;次日至1周内发病者8人;1周后发病者5人。1.4.2病期病期<1周4人;1周~1月11人;超过1个月者7人,其中最长的病期已达3年。1.4.3主要症状发作时过度换气12例,自诉呼吸困难、心悸,但无发绀,心率正常,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四肢麻木,发作时间长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反复痉挛性发作7例,发作时四肢强直、抽动,双目凝视或紧闭,有较强感情色彩与夸张做作;肢体瘫痪2例,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异常1例,全身有蚁行感。1.5护理方法所有患者一律配合医生采用心理及语言暗示护理,其中19例配合物

4、理刺激疗法及药物治疗,药物选用维生素、葡萄糖酸钙等,对明显焦虑者给予氯硝安定、丁螺环酮等。2护理与结果2.1个性化心理护理6掌握患者的病因及性格特点,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比较明确的,诊断性比较强的,用以解决患者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的护理[3]。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生活习惯、阅历以及性格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当前症状产生的原因,使患者充分认清自己的个性缺陷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其渲泄和解脱,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压抑的心理困境,

5、增进身心健康。2.2心理暗示的应用由于患者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暗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消除环境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影响,避免围观者的惊慌态度或过度关注使症状加重。在针对症状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突出语言暗示,如给予吸氧时说:“给你吸入氧气,呼吸就不会那么费力了,感觉到了吗,看,现在呼吸平稳多了”;物理刺激一般采用针刺疗法,护理人员语言暗示:“只要局部有酸胀感或肌肉跳动就会立即好转”。给予生理盐水肌注或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时,所用药物应对患者保密,可给患者强调,“这种药物很贵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可以药到病

6、除”,取得患者的心理安慰。2.3出院指导6独生子女癔症的原因较多,仅靠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治疗不一定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家庭到社会都要重视独生子女这个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去除精神压力,使独生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2.4护理效果通过上述护理计划的实施,22例患儿14例治愈,6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好转病例在心理科继续治疗1个月后随访1年,本组病例仅1例复发。3讨论癔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称之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称之为癔症性精神症状[4]。独生子女癔症患者多敏感、多疑、暗示性强、不易接近。因此,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是治疗独生子女癔

7、症的最有效方法。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做好家人的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视,由于家人对癔症知识的缺乏,对癔症发作不能迅速控制,常表现出焦虑,因此应该向家人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等,避免不良暗示引起复发。6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均偏重独生子女营养、智力开发,忽视其个性塑造及心理发育,养成独生子女骄横、任性、自私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有缺陷的个性,并由此引起某些症状,表现为躯体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