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6153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自制夹板治疗科雷氏骨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制夹板治疗科雷氏骨折【摘要】目的探索治疗科雷氏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骨折整复成功后,用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按骨折三期理论自创内服方药和后期外用药物治疗科雷氏骨折78例。结果骨伤再移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骨折愈合时间、伤肢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杉树皮夹板具有透气良好,塑形方便,固定可靠之优点,自创内、外用药物能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自制夹板;外固定;科雷氏骨折�我科自2006年至今,采用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按骨折三期理论内服协定经验方,后期配合自制经验方熏洗伤肢等方法治疗科雷氏(Colles)骨折
2、10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2006年至今我科门诊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科雷氏骨折78例列为治疗组,将2002-2005年底按传统方法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科雷氏骨折35例列为对照组。�6两组患者均有外伤史,受伤后腕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或有畸形,经X线拍片确诊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科雷氏骨折)。两组患者在就诊时间、年龄、性别、并发症、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1.2方法�1.2.1整复无移位者,无需整复。对有移位者,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采用牵抖复位或提按复位法进行整复,待掌背
3、侧移位和桡尺侧移位均纠正,畸形消失后,术者用一手拇指在骨折处的桡背侧由近端向远端理顺经络,确认整复成功。�1.2.2固定对照组:伤处外敷复方黄连液(本院自制)先于骨折远端背侧、近端掌侧各置一方形棉垫,选用大小适宜的桡骨远端夹板(由河北省安平县新星医疗器械厂生产)固定掌背侧,再于骨折远端桡侧置一小棉垫,选用合适的桡尺侧夹板固定骨折桡尺侧,并使桡、背侧夹板超腕关节,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用绷带捆扎夹板三圈,行初步固定,摄X线片复查,若复位满意后再用绷带包扎夹板,检查固定的松紧度,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于胸前,嘱患者保持伤肢正确体位,作伤肢手指伸屈活动,定期复诊。�6治疗组:夹板
4、制备(在整复前进行)根据患者体型,选用厚度适宜的杉树皮制作长短、宽窄适度的掌背、桡尺侧夹板各一块,掌背侧夹板呈长梯形,背、桡侧夹板分别比掌、尺侧夹板长约2cm,整复成功后,骨折处外敷复方黄连液(同上),于骨折远端桡背侧置一长约5cm,宽约2cm,厚度适中的条形垫,骨折近端掌侧置一方形垫,按背、掌、桡、尺侧顺序放置夹板,余下操作同对照组表1。�1.2.3内服中药及功能锻炼对照组:按骨折三期辨证,无固定方药,由医师自行组方用药。后期指导患者作伤肢功能锻炼,无外用药物。�治疗组:早期(骨折后2周内)骨折速愈汤(科室协定方),由当归、红花、自然铜、土鳖虫等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消炎镇
5、痛、通络透窍。中期(骨折第3~4周):和营续骨药(同上),由杜仲、牛膝、当归、川断、接骨木组成。功效:活血通络、续筋接骨。后期(骨折5周后):补肝肾壮筋骨汤(同上),由首乌、骨碎补、苏木、血余炭、白芨等组成。功效:增加钙质,促进骨折愈合。解除夹板后,在指导患者作伤肢功能锻炼的同时,用正骨熏洗方(同上)煎水熏洗伤肢,1剂/d。�1.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等级资料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16]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处骨性愈合,局部无明显畸形,无肿胀疼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
6、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骨折严重畸形愈合,腕及前臂旋转功能严重受限。�2.2疗效评定按上述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见表2。�两组患者在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等方面亦存在差别,结果见表3。�3讨论�3.1科雷氏(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桡骨远侧端3cm之内)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多见于成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折常呈粉碎性,并可波及关节面。明显移位者,桡骨远端正常的掌倾角、尺偏角减小,甚或呈负数。良好的复位是骨折愈合、日后功
7、能恢复的基础,所以强调骨折力求解剖复位。恢复桡骨远端正常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若有下尺桡关节分离者,也必须一并予以复位。笔者的实践表明,只要对抗牵引充分,正骨手法娴熟,一般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效果。�3.26有效的固定是保持骨折良好对位对线的前提。影响固定稳定性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夹板固定本身则是最重要的环节。成品夹板虽有大、中、小号之分,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在临床上仍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加之再次塑形困难,有时难以达到有效的固定,骨折再移位在所难免,表2显示再移位率高达40%。在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总结出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