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

ID:1042042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_第1页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_第2页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_第3页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_第4页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对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11例,轴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平均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8cm~12×8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至1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结论应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

2、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观满意,是跟骨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修复补救的理想方法。【关键词】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跟骨骨折术后;修复7对于较为严重的跟骨骨折,目前多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由于足跟部特殊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此处手术易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及感染,导致钢板外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报道采用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创面具有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不牺牲主干血管等诸多优点。但既往文献中,该皮瓣的旋转点较高,对远端蒂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

3、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1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16~55岁,平均38.2岁。车祸伤4例,坠落伤7例,其中有7例待跟骨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经换药后Ⅱ期行皮瓣转移,1例转至我院后已术后3.5个月,Ⅰ期取出钢板清创后行皮瓣转移修复,3例行术前局部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炎症控制后行取出钢板清创后行皮瓣转移修复术。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2.5~8×10cm。外踝上皮瓣轴点在外

4、踝尖上1~3cm处,平均2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6×8cm~12×8cm。1.2手术方法麻醉满意后,上气囊止血带,常规双氧水、生理盐水、稀释碘伏泡洗创面三遍。常规消毒铺巾,彻底清创形成一个相对整洁创面。外踝上皮瓣切取及创面的修复:①皮瓣设计:在外踝上5~6cm处(腓动脉终末皮肤穿支的穿出点),根据受区缺损的大小决定切取皮瓣的大小,沿皮瓣前缘切口切开蒂部皮肤及浅筋膜、深筋膜,于深筋膜下掀起皮瓣至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隙,细心寻找从两肌之间隙穿出的外踝上动脉的升支,并追踪至其主干分叉处,于深筋膜下仔细剥

5、离,在外踝尖上1~37cm处形成筋膜皮带。从分叉处近端将其阻断,观察皮瓣血运及出血情况。皮瓣血运满意后,切断并结扎近端血管,将皮瓣形成完整的筋膜皮瓣逆行转移至跟骨受区,在深筋膜下由皮瓣近端向远端游离,解剖至旋转点,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经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皮瓣至受区间断全层缝合固定,置一乳胶引流片。供区采用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1.3术后处理术后小腿石膏托固定,使皮瓣保持在无张力位,以免蒂部血管受到牵拉而影响皮瓣血运。2周后解除石膏固定,10d后打开供瓣区敷料。2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

6、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至1年以上,患肢能正常穿鞋行走,皮瓣耐磨,外观满意。3讨论3.1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优点7外踝上皮瓣在小腿远端外踝上部,邻近转移,皮质较薄,血供相对丰富,成功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不影响足部血液供应。皮瓣血供由腓动脉穿支供应。但文献中对远端蒂部血管支数的描述差别较大,直接影响蒂部旋转点的设计。外踝前动脉有1~2支,起点在外踝尖上(1.1±0.4)cm,起始外径(1.6±0.4)cm,

7、沿途发1~3支,外径为(0.4~0.8)mm的骨膜支分布胫骨远端外侧。腓动脉穿支起点在外踝尖上(5.6±0.5)cm,降支循外踝的前外侧下行,沿途向两侧发出2~6支外径为0.5~1.0mm的骨膜支滋养胫骨远端前外侧和外踝。两者吻合部位在外踝尖上(1.7±0.6)cm,距外踝前动脉起点外侧(2.5±0.6)cm.吻合后动脉经趾短伸肌后部,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这些浅动脉及其分支在浅、深筋膜层形成的纵向链式血管网可由小腿下段直达小腿中部,此即为外踝上筋膜皮瓣成活的解

8、剖学基础[1]。该皮瓣优点首先是降低旋转点,其旋转点在外踝尖上1~3cm处,旋转点下移4~6cm,减少远端蒂长度,本组蒂长为3~7cm,传统方法切取蒂长为6~12cm,皮瓣远端切取及转移范围明显下移,能加大修复范围,有效减少皮瓣蒂部张力,增加存活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其次,由于旋转点下移,蒂缩短,可保证供区在小腿外侧中下2/3范围内,从我们解剖学研究发现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固定,营养外踝上皮瓣。3.2低旋转点的外踝上皮瓣的切取要点3.2.1皮瓣设计及切取7腓动脉穿支血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