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ID:10382934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_第1页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_第2页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_第3页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_第4页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从对中日韩汽车产业初始成长阶段的产业政策剖析入手,比较分析了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提出借鉴日韩经验,中国应明确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调整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水平。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政策;日本;韩国    中日韩都选择了政府主导下相对独立型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但由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内外环境等不同,中日韩发展汽车产业政策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日韩汽车产业初始成长阶段保护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资金引进政策和促进集约规模化生产政策的比较分析,指出中日韩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差异

2、,对我国调整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了启示。    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卡车方面,没有将产业关联效应强、市场潜在需求大的轿车和小型卡车生产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倾斜式的扶持发展政策措施。  (二)保护扶持国产轿车发展政策。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轿车的措施,并将汽车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政府在继续扩大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轿车零部件生产的国产化率。加入WTO后,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具

3、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三)促进技术引进与资金合作政策。中国政府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资金合作形式引进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合作装配生产外国车型。如,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作生产“桑塔那”等。(2)通过购买“技术专利”进行技术合作。如,天津汽车公司购买日本大发工业技术专利,合作生产“夏利”等。(3)委托开发。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委托外国企业设计开发,然后购买部分核心技术,如,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在“ACTELO”发动机方面的委托开发合作等。  (四)促进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政策。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非常重视汽车生产的“集约化政策”,先后提出重点支持发

4、展“三大三小两微型”的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集约化战略等。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政策重点正从鼓励作“大”向支持作“强”转变。    二、日本汽车产业政策    (一)恢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的“特需景气”刺激下,日本政府为加快卡车等军需物资的生产,制定以扩大融资、降低税收、实施外汇配额制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揭开了恢复战后日本汽车生产体制的序幕。1952年日本政府将汽车、钢铁、机床和电气通讯设备等确定为重点产业,在促进研发和设备更新等方面实施更多优惠措施。  (二)保护扶持汽车国产化政策。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

5、开始恢复生产轿车,并将轿车产业确定为重要战略性产业。为保护日本轿车产业,日本通产省通过实施小型轿车进口高关税政策和“外汇配额制”,限制外国整车的进口。为扶持轿车发展,1951年日本出台了重点扶持轿车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如,为汽车生产企业购买设备提供长期贷款,帮助企业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等。  (三)技术合作引进政策。为提高日本国产轿车的生产技术水平,日本政府积极支持日本企业与欧美汽车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引进。在日本通产省支持下,1952至1953年,日产、五十铃等日本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分别与欧美企业签订了关于帮助日本实现轿车国产化的技术合作及合作生产装配的协议

6、。到1957年,日本汽车生产企业通过与欧美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引进,零部件生产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四)促进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政策。上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分别提出“经济型轿车发展计划(大众车构想)”(1955年)和“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发展计划(集团化构想)”(1961年)。前者计划通过将低价、可扩大出口的小型轿车集中在一家企业生产,政府实行集中支持,以达到规模化生产、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目的。后者计划通过对日本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并、重组,形成日本汽车集约化生产体制。在“经济型轿车发展计划”推动下,日本轿车产业建立了以小型车、轻型车的

7、专业化、规模化为重点的生产体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发展计划”因遭到行业内外的抵制而实际收效不大,但其建立日本汽车产业规模生产体制的理念对以后的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三、韩国汽车产业政策    (一)进口替代战略下的保护国内汽车产业政策。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处于起步阶段的韩国汽车产业选择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主要通过从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技术、进口零部件,装配生产轿车、巴士及卡车等。为促进韩国汽车组装生产企业的有序竞争,限制外国整车进口,保护引导韩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韩国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将150余家大中型汽车组装生产企

8、业削减到5~6家;并将扶持的重点逐步从组装生产企业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