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29511
大小:1.36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6
《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7期山东社会科学No.7总第191期SHANDONGSOCIALSCIENCESGeneralNo.191·东北亚经济合作(学术主持人:张东辉)·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刘文王静(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三个典型代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各有其特点。三国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总量水平提高迅速,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居三国首位,韩国次之,中国最少,但增长速度超过了日韩两国;日本R&D经费投入总额高于韩国,韩国R&D
2、投资的增长率远高于日本,中国R&D投入额的增长速度较快。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观在日韩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强大作用,启发我们对现代“人的自由和发展”内涵进行思考。[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日本;韩国;比较[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7-0099-06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成为美俄重点争夺势力范围的地区。无论是GDP增长的速度、总量,还是国际贸易的增长、科技竟争力的提高,东北亚地区都
3、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东北亚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五有其二,在世界经济增长中逾20%,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其中,尤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融合最为引人注目。中日韩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地域相邻、文化渊源相通,存在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三国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一个充满生机的区域性经济体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东北亚
4、区域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东北亚和谐区域的构建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地区政治互信与依赖关系的建立。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科技投资和居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可从日韩经济发展经验中的借鉴之处。一、中日韩三国经济增长水平、增长方式的比较中日韩三国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2009年,日本人口为12751万人,人口密度为337人/222km;韩国人口为4860万人,人口密度为500人/km;中国人口为133,474万人,人口密度为140人/km,远超世界51.02人/
5、km2的平均人口密度。①(一)中日韩GDP、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的比较中日韩三国都先后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GDP、人均GDP迅速提高,成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代表。收稿日期:2011-03-27作者简介:刘文(1964—),女,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教授;王静(1987—),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0JDJNJD174);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研究”(10B
6、JGJ10)的部分成果。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世界银行数据库;《日本统计年鉴》(2010)等资料整理得出。99表1中日韩三国GDP、人均GDP比较GDP(百万美元)人均GDP(美元)年份中国日本韩国中国日本韩国1979169,7052,565,855129,963175.122,144.33,462.51980182,9422,638,150128,029186.422,590.43,358.21985304,4623,252,535186,570289.726,935
7、.24,572.11990444,6014,150,256295,602391.733,595.26,895.51995792,7894,450,335430,549658.035,478.19,548.020001,198,4804,667,448533,384949.236,789.211,346.720051,908,7954,979,549664,3921,464.138,971.813,801.820062,151,2125,081,106698,7991,640.939,772.014,468.820
8、072,456,6845,201,164734,4791,864.140,707.015,157.620082,692,5265,138,571751,3602,032.640,238.115,457.920092,937,5464,869,900752,8302,206.338,177.315,443.6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整理,http://data.wor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